【导语】2016年3月已经注定是OLED显示技术的丰收月份。仅从国内产品新品的发布看,KKTV、创维、康佳三个品牌推出的新型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全行业。同时,LG、长虹、创维三个OLED联盟主力品牌的2016春季新品也将在面市。
搜 索

Oled的新逻辑:紧跑都怕来不及

更新日期:2016-04-01 作者:萧萧
分享到:
第125期

    2016年3月已经注定是OLED显示技术的丰收月份。仅从国内产品新品的发布看,KKTV、创维、康佳三个品牌推出的新型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全行业。同时,LG、长虹、创维三个OLED联盟主力品牌的2016春季新品也将在面市。

    “先出名”的营销效应

    不过,如果真的要为OLED显示技术选择一个“超级推销员”,那么还非得苹果手机莫属:虽然没有官方信息,但是最晚2017年秋季新品,苹果将采用OLED显示屏幕,甚至是曲面柔性屏幕的“传说”已经没有任何“异议”。同时,消息还称三星与华为、LG与小米已经达成手机用柔性、曲面等新型OLED面板的供应协议。

    作为跟新换代频度最快的消费电子产品,手机新技术的换代速度、示范效应也是最强烈的。手机市场从苹果开始的“OLED”风暴已经不可阻止。为此,上游面板企业不得不纷纷“加塞”提高供给能力。

    3月17日面板厂LG Display(LGD)宣布,将在韩国多盖一条OLED小尺寸生产线。虽然,LG没有名言“多出来”的这一条线的目的,但是业内早已对其心知肚明——无非是和日本JDI、三星等争夺苹果手机,乃至未来的苹果平板电脑、苹果MAC产品的显示订单。LGD新OLED选址在归尾市(Gumi),距离首尔261公里远,占地相当于14个足球场,每月可产出15,000片万片OLED面板,最快2017上半年初投产。

    3月下旬,国内面板行业龙头京东方宣布,其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将在一期220亿元投资基础上,增加投资24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生产AMOLED显示产品,主攻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这一投资使得京东方成都6代线成为京东方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面板项目,甚至投资额超过了合肥10.5代线。京东方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液晶手机面板供应商,其加码OLED中小尺寸的目的,显然是要“继承液晶时代的客户资源衣钵”。该项目的投产日期也是2017年。

    以上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多少来的“突然”,都有加塞的嫌疑。这从侧面说明,一个OLED高速普及的预期已经形成,并促成厂商们加紧行动。

    事实上,在手机等消费品使用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场,全球所有新投入的生产线都已经采用LTPS(低温多晶硅)背板技术。这一技术是OLED面板制造的最关键部分之一。反而是对于液晶显示而言,LTPS依然是高成本的选择。这种背板半导体工艺思路的转折,也可认为是面板企业已经把未来单独押宝在OLED上的明证。

Oled的新逻辑:紧跑都怕来不及

    以手机为中心,苹果为代言人,中小尺寸市场OLED的强势不可阻挡。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市场营销效应,至少可以帮助“节约”50%以上的大尺寸OLED产品(如电视)的前期市场宣传成本。

    大尺寸供给强化,成为行业洗牌拐点

    在小尺寸OLED显示风云皱起的同时,大尺寸市场也没有“闲着”。面板企业已经将大尺寸OLED定位成实现市场转折的关键所在。

    2015年底,LG宣布将投资10兆韩元,建设P10工厂。产品目标是大尺寸OLED和柔性OLED显示产品。P10工程被誉为LG誓死保持大尺寸OLED领先优势的重要战略步骤。新工厂将采用9代玻璃基板,基板至少比现有的生产线高半代。这将有利于LG拓展65和70英寸显示面板市场。LG采用尺寸更大的新规格玻璃基板,也被人为是大尺寸OLED量产技术已经成熟的重要标志。P10工厂也将是LG最大的单体大尺寸面板厂。如果加入建设中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线,LG在OLED上已经做出未来三年百亿美元的“大赌注”。

    相对于LG大尺寸OLED的已经量产状态,日本、我国大陆地区和我国台湾省面板企业的早期步伐稍微慢一些。但是,进入2016年以来,这些地区的大尺寸OLED投资亦有加速趋势。

Oled的新逻辑:紧跑都怕来不及

    首先,鸿海和夏普的合作正在深入。如果鸿海收购夏普的交易达成,鸿海已经表示在日本开发和建设大尺寸OLED面板线的意愿。这是日台企业首次表示对大尺寸OLED感兴趣。

    第二,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副总裁张宇3月18日透露,在OLED技术上,京东方将布局柔性显示;并在下半年量产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主要是55英寸。目前,京东方包括合肥8.5代线和重庆8.5代线,两条线的背板半导体工艺均是“金属氧化物”技术,满足直接向OLED制备背板的所有技术需求。同时,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线也在OLED蒸镀涂覆工艺上有较好的量产经验。这至少说明,京东方若采用半幅蒸镀工艺,在8.5代线生产OLED面板,将没有“显著的困难”。

    第三,国内另一家主要大尺寸面板厂,华星光电亦在加强OLED面板布局。其中,武汉6代线二期将建设3万片OLED面板产能;深圳第二条8.5代线T2线已经采购符合8.5代线工艺要求的部分OLED专属设备,并得到国家开发基金的现金支持,用于量产技术验证、甚至是初步量产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华星光电深圳T2线也采用了金属氧化物背板工艺,并实现高度自动化制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项目上已经形成韩国LG领跑,中国大陆地区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紧追的局面。其中,LG大力投资OLED是希望在OLED时代扭转液晶时代一直落后三星屈居亚军的地位;而国内大陆地区面板企业对OLED的看中也源于此前技术路线落后日韩台后的“追赶诉求”。

    不过,与LG的热情形成对比的是,三星一直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比较保守:最近消息,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代表理事(社长)朴东健称,“对大尺寸OLED事业价值存疑的态度,虽然研发还是持续进行中,但是,对大尺寸OLED投资并没有下定任何决定”。这一消息与今年3月早些时候,LGD执行长韩相范(Han Sang-Beom)语带模糊表示,“三星与LG合作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暗示双方私底下已有过接触形成反差。

    对此,业内认为:三星OLED大尺寸项目早期路线锁定在RGB三原色这一高难度技术上,一直未能突破量产瓶颈;而LG采用白色OLED加彩色滤光膜的技术路线,不仅门槛更低,还能很好的集成液晶产业的成熟技术,较早取得了量产技术的突破——这种反差导致,如果三星选择马上投入大尺寸OLED线,等于向LG技术路线“投降”,甚至需要支付一定的专利费用。对此三星很可能并不甘心。

    不过,无论三星如何抉择自己的未来,2018年之前其必然要在OLED大尺寸路线上有最终的选择。三星的任何犹豫,也许恰恰是其他面板企业的重大机遇。对于OLED大尺寸面板而言,即便三星的投入会更晚,在2016年低或者2017年初,LG独家“垄断”上游供给的局面也会被打破。事实上,由金属氧化物背板液晶线,转产白色彩色滤光膜技术的OLED产品,大约70%的设备和工艺都会被保留。这使得更多上游供应者的参与,并非是“高门槛”,而只是“有一定的难度”而已。

    看中OLED的前瞻性技术空间,显示上下游齐谋未来

    OLED作为显示产业的下一代栋梁,已经得到整个行业的认可:无论是中小尺寸的移动产品,还是大尺寸上的彩电产品,上下游联动效应都已经形成。

    据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小尺寸市场OLED面板产品价格下滑会超过2成;大尺寸彩电用产品价格下降则可能达到3成。这为OLED产品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空间。

    对于手机业者,目前高阶的LTPS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价格只比普通非晶硅液晶面板价格高10%,这使得LTPS液晶不能成为“高配”的标志。而且随着LTPS供给的持续增加,手机终端企业必须为自己的高端产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显然就是OLED,甚至是曲面柔性OLED。而且仅从成本看,OLED也将具有优势:调研机构IHS表示,以5寸FHD而言,2015年第4季,AM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为17.1美元,高于低温多晶硅(LTPS)LCD的15.7美元(含背光)。 2016年第1季AMOLED降至14.3美元,低于LTPS  LCD的14.6美元(含背光),意味AMOLED可取代LCD面板,成为手机屏幕的主流配备。同时,中小尺寸OLED成品率从90%上升到95%。

    对于彩电行业而言,卓越的画质追求是永恒的主体。而OLED的色彩、动态、对比度优势,天然的HDR优势,未来柔性超薄优势将提供非常“高大上”的创新空间。尤其是在彩电4K产品普及过半,曲面产品已经廉价化,量子点产品加速发展之后,彩电的液晶时代正在面临“创新天花板”,行业急需新技术提供“撬动消费欲望的原点”。

    而从面板厂商来看,液晶显示在背板技术、液晶材料技术、特种光学膜等方面,都已经比较饱和。未来很难提供出差异化的产品。尤其是在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全球大尺寸需求疲软,中小尺寸市场也面临日益饱和背景下,“新技术空间”成为行业最急需的东西。

    而OLED技术,从大方向看白光+彩色滤光片产品之后,还可以开发RGB三原色产品;从材料角度看,OLED材料自身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工艺角度看,蒸镀技术之后亦可以有打印技术值得期待;从基板特性角度看,玻璃刚性基板之后还有树脂柔性基板可以期待……OLED技术可谓之“技术空间无限广阔”。同时,OLED显示产品还可以充分继承现在液晶技术在背板、光学膜等领域的技术、工艺、设备、产线积累。OLED材料、涂覆等工艺还可以用于OLED照明:OLED面板照明是技能型照明光源技术中,光谱效果最接近太阳的技术,亦是对眼睛最安全健康的节能照明技术,被认为是LED照明和照明智能化之后,照明行业的主要演进方向。这将为面板企业,甚至消费电子企业提供另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对于终端企业还是对于上游面板商,选择OLED就是选择“未来技术空间”,而选择液晶就意味着“饱和技术下的原地踏步”。对于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产业而言,哪一个是正确的选择显而易见。

    2016年3月,包括手机、彩电为主的终端企业,LG、京东方等面板企业持续放出关于OLED的消息,正是这些企业对“未来”的一种表态。预计,2016年国内OLED电视销量将增长5-6倍,达到30-40万台以上,手机市场长的渗透率也将达到去年的2-3倍。2016年即将成为OLED应用普及化、深入人心的元年。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观大道自然行健,察小微宇众齐思。剥茧寻跟取真经,谈笑弘时納建言。视观察——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返回本专栏频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广告联系:010-82830253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