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6.18的大促销已经落地。就如任何盛宴之后一样,也难免一地鸡毛。而这其中,乐视超级电视的“买内容,送硬件”就是其中之一。
搜 索

内容还是硬件,乐视玩不了运营商模式

更新日期:2016-06-28 作者:那山那水
分享到:
第135期

    6.18的大促销已经落地。就如任何盛宴之后一样,也难免一地鸡毛。而这其中,乐视超级电视的“买内容,送硬件”就是其中之一。

    内容只是辅助,硬件是真的

    打败乐视的“买内容、送硬件”,光靠创维、海信的“详解”,实在难以有说服力。对于笔者,这样十余年观察彩电业的人士,那些“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证据,才最有力度。

    近日,乐视公布了6.18战报:从6月1日开启至6月18日24:00乐视全生态总销售额40.5亿元。——很不错,超过了此前预定目标30个亿。其中,乐视超级电视总销量46.7万台,超级手机总销量207.7万台,乐视会员总收入10.15亿元——这是最大的三部分。虽然乐视还有超级汽车等业务,但是那些项目还毫无收入(除了乐视极高的研发投入资产化率外)。

    在乐视这三部分主要收入中,手机无疑已经拔得头筹。207.7万台,按照均价1000元计算,也有20个亿的销售额。彩电产品46.7万台,按照行业大众产品均价2000元上下计算,价值接近9亿。这两个数据和会员收入10.15亿比较,会员收入没有实质优势。而且按照乐视超级影视每年490的会员费看,10.15亿大约是207万个会员(如果考虑购买多年会员的情况,这一数字会更小):这与手机、电视合计253万多的销量比要小好多。这似乎不符合“会员占主导”,“硬件白送”的乐视宣传啊!

    对于习惯于思考的人,会有如下问题:假设乐视会员和付费内容真的那么有吸引力,就应该会员收入远高于硬件收入——即便考虑会员每年价格与硬件单台价格差距较大,会员销量数目也应该显著高于硬件销量规模。

    首先,以内容换硬件为主体的通信行业“合约机”,其服务销售金额远大于产品销售对应的换算金额——这是一个“买内容、送硬件”相似行业的对比实情,因为通信业的服务价值是极其强势的。

    其二,乐视在视频内容方面的地位,可是位列三大独立视频平台首位,而且是唯一常能盈利不亏损的平台。对比而言,乐视彩电和手机的行业地位就要差很多。无论是从销量上,还是渠道分布上,乐视都还处于第二阵营。——这种不同行业的实力差异决定了,如果乐视真的是靠“内容”赢得了“赢家销量”,那么其会员收入要明确高于硬件销售金额:因为一定有很多乐视会员,购买其他品牌硬件(毕竟乐视在整个彩电市场、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在那里)。

    第三,乐视会员销售是以年为单位的,乐视电视使用寿命是以近十年为单位的,虽然二者差价很大,但是二者二次购买率差距更大;另一方面乐视手机的价格和乐视影视会员价格差距是一倍,处于价格可比空间内——这其中的价值差,基本决定了如果乐视会员的吸引力足够大,其销售额要高于硬件产品。

    但是,真实的6.18数据是会员销售额与彩电换算而来的金额相当——这里的会员销售还有多少有手机的功劳:扣除手机的作用,会员销售额明显小于彩电产品。根据以上分析,反向推出的结论是,“乐视会员没有理想中的那种巨大吸引力”。或者是说,消费者实际上为了购买乐视超级电视,而选择了被动消费其会员产品。为了乐视手机、电视和内容打包中,享受总价优惠,而购买了一年会员。虽然乐视一直在说“买内容、送硬件”,但市场的真实反映则是“买硬件、‘被’送内容”。

    这一结论也符合乐视电视,手机产品的比较竞争力:价格低、配置高、善于互联网营销。同时这一结论亦符合乐视网内容的竞争力,虽然是行业领袖、领先企业,但是在精品内容上并不显著强于同行,亦在整个行业中不具有精品内容量的绝对优势,且在入口资源上亦不及腾讯等拥有社交媒体的企业具有优势。

    或者是说,到底买的什么、送的什么,只取决于那个东西更具吸引力、那个东西更为强势。如果是硬件吸引力高于付费VIP内容,那么就应当是“买硬件、送内容”。

    乐视“买内容、送硬件”的核心营销逻辑是什么呢:首先是,内容和硬件打包之后,谁也说不清楚,钱应该算在哪一方面,这就为营销提供了操作空间;其二是,乐视将自己的所谓内容优势,进行着重营销;其三是,乐视着重营销自己唯一一家硬件内容闭环生态概念优势。这三个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买内容、送硬件的行业错觉”和“糊涂账”。

    大浪淘沙,“皇帝的新装”能装多久

    乐视“买内容、送硬件”,本质是“皇帝的新装”。为什么这么说呢?即便把销售金额都算在内容上,也不意味着乐视在硬件上不会付出成本。它硬件的研发、设计、采购、仓储、服务,哪一个不需要用人民币挑大梁呢?

    不过,这套新衣服也有好处:至少他可以让乐视网这个上市平台优先占有资金权益。其坏处是,乐视彩电的乐视致新平台在成立的第一年,就亏损了4734万元;2014年,继续亏损3.86亿元;到2015年,亏损额已经放大到了7.31亿元。目前来看2016年继续亏损的概率也很大——这种连续巨额亏损的情况,在国内彩电圈是“独家”的。所以,有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利益输送”,目标之一就是乐视网好看的财报。

    当然,以上这些还不是乐视“皇帝新装”的死穴。乐视“买内容、送硬件”的本质,是想学电信行业的“运营商合约机”。但是,彩电行业的规律,注定了这个乐视学不成。

    为什么电信行业“运营商合约机”能够大为流行呢?答案的核心是,电信企业卖掉的“服务”是全功能的。不管移动或者中国电信的网络覆盖质量有何差异,至少他们在理论上能够提供一致的、无缝的、无差别的服务。

内容还是硬件,乐视玩不了运营商模式

    反观彩电内容行业,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优酷的价值是网友活力,来自网友的短视频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腾讯的活力是版权采购内容和微信、QQ构成的社交圈;爱奇艺的优势是作为乐视的对立面,众多彩电品牌很照顾她,且百度的后台也很强大;乐视当然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他在电视等硬件平台优先植入自己的内容,以及自制剧等。

    这些视频内容平台的优劣不同,实际决定了消费者只看一个平台,甚至只看两个平台都是不够的。这也是视频行业存在一个叫做“聚合平台”的技术的原因所在。或者说,视频平台无法像电信服务商那样,提供“理论上无差别化”的服务体验。

    更何况,乐视会员的水分也是蛮大的:乐视影视会员、乐视体育会员是两个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购买一个会员,还是有很多乐视内容不能第一时间看。其二,乐视影视会员,乐视体育会员是分平台的。或者说消费者买了那个可以抵偿电视价格的会员,很可能在诸如电脑等平台无法使用。第三,乐视影视会员和乐视体育会员的很多内容,不是一直需要付费,多等两天就可以免费观看,或者在传统广电平台可以直播观看、点播观看。第四,一次性长期购买乐视内容服务,乐视无法完全可靠的保障其后续内容品质——这些情况,更使得乐视所谓的“内容”价值无法和电信运营商的服务价值同台比较。

    对此,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购买电信手机服务的用户,基本就采用电信一家的服务了。双卡双待用户占比不高,且其中跨运营商的用户也仅仅是小部分——双卡双待的主流应用是工作号和生活号分离。但是,购买乐视彩电的消费者,又有多少非乐视视频不看呢?

    所以,彩电内容行业的性质和规律,就决定了“买内容、送硬件”,这种仿照电信运营商的方式成为不了主流,甚至其长期存在的价值都值得商榷。尤其是在乐视硬件连年亏损的背景下,乐视自身必须为了盈利的目标而变通——例如提升硬件在总销售中的分值比例:如果那样,所谓的送硬件就更会成为“笑话”。现在大家不敢笑话乐视的“送硬件”的核心原因,不是其内容多强大,而是乐视硬件真的敢“亏钱”。

    通观乐视系,生态平衡还有漫漫长路

    上文提到了乐视彩电硬件运营主体,乐视致新的亏损问题。事实上,乐视亏损的部门何止这一个。现在就有另一个大头,那就是手机产品。

    乐视现在整个体系能提供巨额现金流的有这几个部分:视频会员、广告和版权;硬件中的彩电、手机及其周边;资本市场的融资。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后两个——硬件是亏损的、融资是纯投入性的。在这个简单的三角模型中,可以一眼看出,乐视所谓的豪华生态还没有实现平衡,还不具有自身造血维持其发展和生存的能力。

    《华夏时报》报道称,公开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乐视致新账面上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8.31亿元和5.13亿元,对应负债为13.18亿元;到了2015年6月底,这一负债额就已经增加到了24.46亿元;而到了2015年底,负债已经达到了50.2亿元,超过48.18亿元的资产总额,净资产为-2.02亿元。——这是乐视“生态繁荣”背后一般人看不到的“另一面”:一些生态环节已经资不抵债。另据《贵阳晚报》报道,2015年乐视超级手机首秀销量400万部,尽管营收达到了60.89亿元(含乐视电视),但却付出了81.86亿元的成本。乐视手机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同时,数据显示,2015年,乐视云净亏损则为1亿元;融资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1月30日,乐视体育营收2.91亿元,预计全年亏损超过6亿。

    这一事实的另一侧是,乐视必须不断创造更大的“生态空间”——例如去年的手机,现在的乐视汽车,甚至还有房地产这等“烫手”行业的入局。这些“空间”,为乐视硬件现金流、资本融资提供更多的砝码和想象力。

    不过,这一过程不可能无限延续下去。就好比“庞氏骗局”总要崩溃。乐视必须在某一个阶段,摆脱产品和服务线对扩张、资本输血等的依赖,而依靠真正的利润实现内生生态的自我平衡。这一时刻,才是判断乐视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这之前,任何的花言巧语、新颖的理念、卖力的宣传都不足以掩盖乐视体系的硬伤:“盈利”能力。

    然而,到底何时乐视才能真正达成体系性的自我平衡和总盈利呢?这还是一个未知课题。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观大道自然行健,察小微宇众齐思。剥茧寻跟取真经,谈笑弘时納建言。视观察——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返回本专栏频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广告联系:010-82830253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