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

用时代语言和现代投影科技,重新诠释历史:专访“莲花盛开”

敦煌莫高窟如何被搬迁到北京国家大剧院

    敦煌莫高窟包括自五代十国、北魏直到清代等多个朝代的400余洞窟,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不动产现在已经“被搬迁到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就是9月27日开幕的,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福克斯星月国际主办,无锡视美乐联合出品的“莲花盛开”——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精粹•数字展演”的全球首秀。

用时代语言,重新诠释历史:专访“莲花盛开”

总导演赵梓君

    作为一项用现代数字科技重新诠释历史文物的巨型工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福克斯星月国际主办,无锡视美乐究竟用了什么“神技”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搬迁”任务,让远在全球的观众能一睹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的呢?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这是赵导对“莲花盛开”——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精粹•数字展演,“数字艺术形式”的高度概括。

    赵导认为,文物自身有它的语言。但是这种文物语言具有专业性,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比如,莫高窟的佛像,不同的美学设计,与那个朝代的“流行时尚”,甚至历史大事都有关系。这些知识,在短时间内,普通观众不能掌握。再例如,福克斯星月国际的另一个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级作品,《乾隆南巡图》,有150米长。就算看原著,就算是知道里面的故事、例证等等,也难以短时间消化掉这个作品的全部意义。

    而今天,这样一个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全新的工具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给予了创造者新的空间。“数字技术起到一个这样的作用:将整个故事的背景展开。在短暂的时间里头,用一种浅显的方式,告诉你文物的逻辑,文物的本质。这些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已经成为了历史、已经消失的东西,会被数字化呈现出来。依靠数字技术的再解析,能让文物的意义真的扎根在你心里了——你能带走她。这就是真的文化的传承。亦是我们做这些数字展演的最初想法。”

    在时代性的数字科技语言的运用上,赵导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复现”,而是真正的“再创作”。

    21世纪的科技进步、黑科技,赋予了艺术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崭新的艺术表现方法与传统文物相结合,必然碰撞出新的火花。“数字科技的艺术再现,本质是多学科载体”。赵导指出,数字展演可分为“内容创作”与“技术实现”两个层面。数字视觉科技的进步,在这两个层面都创造了崭新的“艺术空间”。

    从内容角度看,数字展演是“文物还原”与“舞美创作”的结合,是一种“技术内容”。这些创造可以称为“多媒体艺术”,这是技术上的特征。但是,在文化价值上,他又是“文物”,需要历史的知识、文物的知识;在展现形式上,是舞台化的,所以必须有舞美的要求,符合舞台感知科学的设计规范。

    从技术实现看,多媒体艺术借助于LED屏、投影机、融合、VR以及AR等的多种多样的展现硬件。这些都是21世纪的黑科技。同时,内容自身的运行,也离不开软件、算法,这里有数学的知识、计算机的知识。然后,软件、硬件、内容集成到一起,又涉及到现代集成工程科学。

    所以,数字展演是艺术、是文物、也是科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语言符号”。

    “让文物来到我们身边” 视美乐完美演绎

    对于数字展演的意义,赵导有自己的理解。在赵导看来,文物都是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历史。艺术和博览工作者,有责任去“抢救”一切的文物。而这种抢救过程必须是大众化的——因为,只有在大众身边、被大众认可和记忆,历史的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从这点看,真实的文物恰恰是脆弱的:因为,他们不仅不会自己说话、正在消失,而且甚至不能移动。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内容、模块化的巡展——我们不仅让文物能说话、介绍自己、大众更容易感知文物,也让文物和文化自己动起来、来到大家身边、去到全世界”。

    赵导介绍称,国家大剧院的工程搭建只有两天时间——两天时间,就要完成“莫高窟的搬迁”,这是不可想象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作为主设备提供方,视美乐精心设计了工程方案。

    包括,采用更高稳定性的、订制化的产品,满足巡展这种运动特性与具体内容需求特性的要求。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系统,实现了工程学上的快速部署、拆除和运输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视美乐无锡团队的陈总,开创了一套“前置测试”的系统方法:即在场外实验条件下,优先取得工程实施的各种参数设计要求和运行模式经验,对设备内置好最佳参数状态。工程现场基本实现,安装完成即能高标准工作,做到了最大限度节约“现场时间、提升现场效率”。

    “我们不仅有艺术创新、技术创新,也有工程创新”。这些让这件看似不可能的2天搭建1000平米数字展演舞台的任务“完美”完成。对此,赵导特别表达了对视美乐团队的致谢和赞赏。

    谈到与视美乐的合作,赵导表示,双方的配合已经进入佳境。从最早的小规模工程,到这次42台机器的大型融合工程的全球巡展,合作深度不断向前推进。赵导表示,目前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备已经连续运营20多天,中间没有出现故障、整个系统要求极高的色彩效果(这也是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最大看点,展演中数字还原工程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因为千年风化已经使得很多“经典”褪色、不在完整。数字化过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修复这些瑕疵,给观众一个“真正的盛世莫高窟”。所以色彩的还原度、色域的广度,在这个项目中要求很高)依然保持最佳的水平,完全满足内容团队的设想和目标。

    言谈之间,赵导对视美乐主导的激光显示技术,颇具赞美之词。比如,赵导表示,此前用过灯泡投影机。这个技术的产品在吊装位置和姿势上要求很多、在散热和噪音性能上不够理想,同时灯泡的工作稳定性(亮度、色彩和寿命)也不够完美。而视美乐激光产品,各种性能高度稳定、持续保持最佳状态,且可以任意位置吊装,大大增强了工程的可设计性和灵活性。

    “不断进步的实现技术,让数字展演已经彻底进化”。赵导指出,佛教中莲花盛开就是所有因缘的结合。而在这个“莲花盛开”数字展演中,视美乐就是很重要的因缘。包括遇到视美乐,选择视美乐,与视美乐团队的合作、跟创业者、执行人的友善关系,都是非常正能量的。这些是确保整个展演成功的基础。

    “集结:让千年一瞬、世界如村”

    对于为何此次选择了莫高窟、佛教石窟这个主题,赵导指出,这是一个历史、艺术、文化与时代的“集结”。

    数字展演的最终目的,要落在文化普及和教育这个主旨上。其选择的内容,包括此前的31个主题选择,都有同样的文化脉络。

    选择莫高窟这样的石窟艺术,从五代十国的初期开凿、到唐代的繁盛,以及明清的继承和传播,这里面融入了宗教、艺术、文化,甚至军事、政治等众多的内涵。或者说莫高窟自身就是一个大“集结”。现在,我们数字展演所用的方式,也是一种集结:“内容是集结的方式,设备是集结的方式。我们网络开发是集结的方式,包括我们的运算也是集结的方式。我们所有技术的组合也是集结的方式。”

    “每个石窟都有雕造、窟洞、壁画、书法。这些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氛围。北魏是我,唐代也是我。整整1000年中,同一种方法集结成就了莫高窟。”赵导表示,现在用数字技术的方法,不需要1000年,而是一瞬间这一切知识、文化和艺术都被集结到“莲花盛开”这个展演里面。

    再此基础上,赵导甚至畅想,用20年的时间,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做一个“大集结”。这种技术语言的创新,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数字展演时代。“20年前的展示,是摆在那里看;今天和今后的展演是可触摸、对话和交流的,是一种认知过程”。

    赵导表示,从技术因缘上看数字展演是必然的洪流。这种艺术方式通过梳理所有艺术家的结集,包括合适的艺术主题来进行核心价值的阐述,包括这一次莲花盛开大量应用的平面设计艺术(此前几乎没有一个平面设计的艺术家能够遇到这么庞大的创作舞台作为支撑),这对整个行业、艺术界、展览界都是一个巨大的契机。“我们整个团队的想法是要向全世界的艺术家开放。发现真正的文化,然后来寻找其内在逻辑,进行再度的创作和提炼。”赵导认为,这就是他使用“莲花盛开”这个名称的原因——我们现在是从种子开始,然后所有人都在做给这个种子浇水的工作,包括视美乐浇了很关键的技术设备的水,以后才能生生不息。

    对此,赵导指出“恰是伟大的盛世时代,给予了人们这样的艺术之花盛开的机会”。这就像莫高窟在盛唐的繁荣,就像习大大所说的“整个中华人民文化的盛开”。——这又是另一个“集结故事”。赵导甚至开玩笑的说自己是一个“文化集成商”。

    的确,中华盛世赐予了中华文化大繁荣的经济基础、现代科技又开启了数字媒体时代的辉煌大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事情、正确的人,构成了赵导眼中“只问因缘,不问是非”的大集结。这种集结让千年一瞬,呈现于我们面前;也让民族瑰宝能够在地球村的任何角落熠熠生辉。

    “数字展演:给大家更浅显更容易消化的种子”

    谈到数字展演这门商业艺术的发展,赵导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赵导认为数字展演不仅是技术的成功、艺术的发展,也是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从商业价值看,数字展演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版权领地。这是一种经济创新——原来没有这种经济需求,现在,在技术科技的推动下,有了这种需求。赵导表示,福克斯星月国际已经拥有9大类型,包括文化普及类,佛教类型,建筑类型,科普类型,红色题材类型,电影娱乐类型等等的众多版权资源,构成了巨大的数字文化版权数据库。这是商业价值的基础。

    从社会发展看,数字展演带来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对于知识点的消化,对于知识点解析,从没有哪个手段像“数字展演”这么直接。“我们的认知方式原来都是被灌输性的。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是单方向的。但是现在我们打破了这种单一方向。靠小孩子自己发掘知识点探索,去点击触动知识点的时候,就变成了自觉主动式学习。”这就是数字展演技术从1.0、2.0到3.0的不断进化。互动、感知技术逐渐融入进来,不断改变和进化的数字展演,给大家更浅显更容易消化的种子。这是对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革命,是数字展演真正的意义所在。——“这朵莲花的真正盛开是在你的心里”。

    但是,数字展演的价值不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赵导强调,只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创作,才能让数字展演真正不断繁荣。

    从表现形式上,业内运用最多的还是平面或者弧面的画面效果。这种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未来,包括多角度、菱形的、复杂反射面的投影,浮雕式的、立体的全息影像,更复杂的融合系统和多层次的画面投射等等都会被应用。同时,互动、感知等新科技、传感技术也会被引入其中。“我们的初步定位的是全展示数字艺术家”,是在不断变化的载体上,创造崭新的艺术形态。

    从内容上看,数字展演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比如,“莲花盛开”和莫高窟实体比较,不仅有对“破损”的修复、历史的再现、时空维度的重整,他还有自己的“音乐”,是有声音的再创作。仅仅是交响乐团的录制工作,就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包括此前的创造、试听、现场的调试,这些体现出了数字展演这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在这方面,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素材、主题,能够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总之,赵导把数字展演看成一种新艺术门类的诞生和革命,同时不排斥艺术与经济的联系,而且用科技发展的眼光阐释了这个艺术门类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

    “艺术是主动的自觉”

    在不否认数字展演的商业本性的基础上,赵导格外提到数字展演的灵魂依然是“艺术”。

    赵导特别指出数字展演是一门接地气的艺术。“我们为什么这么去做,为什么这么去选题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加的接近你,更加的靠近你。让你能够真正的感知到,让你能够种下因缘。为什么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因为学术是象牙塔,所有人都要仰望。艺术永远是扎根你心里的。而且是能够让你直接的直观的感知到。能够主动的自觉。——从来美学都不是高到天上的。”

    这种艺术论述,也是赵导作为一个“艺术人”的生命认知。“人在社会上有三种命,第一种是生命,第二种是活命。前两种是基础逻辑。还有一种则是使命。使命很不一样。这种使命是自我自发的。是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赵导和视美乐合作愉悦的原因所在。赵导指出,视美乐陈总,是一个难得的非常有情怀的企业家。“我相信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看待事业的角度会完全不同”。

    赵导用“使命”二字概括了数字展演的灵魂、合作伙伴间的因缘。这也是赵导做“莲花盛开”的因由。是中华盛世之下民族艺术人的“时代命题”。我们期望“莲花盛开”全球展演大获成功,期待赵导、陈总等能创造出更为壮观的民族艺术瑰宝。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立于天地者为人,处事不惊者为物。运筹帷幄而乘风破浪,胸怀天下而千里决胜。大屏人物与您一起读懂另一个视角的产业风云故事。

[返回本专栏频道]

广告联系:010-82830253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