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方面液晶显示的尺寸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价格越来越低——两个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必然导致对应的应用市场出现一些新的“质”的革命。也许现在还无法描述清楚这些革命具体是什么,但是做好迎接新未来的准备、努力去创造新未来,是大尺寸液晶廉价时代每一个显示人的使命
搜 索

大尺寸液晶已经对折价,显示市场要变天吗

更新日期:2018-07-20 作者:花开无期
分享到:
第98期

    一款60英寸液晶电视要多少钱?10年前是18万元,现在可能只要2700元。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液晶显示产品”降价之凶猛。而且,这样的趋势,现在还有加速的“动力”。尤其是是在大尺寸显示产品上,65英寸以上液晶显示产品售价,过去两年已经下降一半。

    为何液晶如此大降价呢?

    近日,大屏君注意到一个“乌龙事件”:有媒体报道,京东方合肥10.5代线量产,65英寸要比韩国对手压低20%价格出售。虽然最后证明,这只是一个“假消息”(用脚后跟想也会知道,京东方不会有高价不卖,偏偏要卖低价),但是却直接说明了近年来大尺寸液晶降价的核心原因——新世代线的投产。

大尺寸液晶已经对折价,显示市场要变天吗

    2017年开始,包括8.6代线和10.5/11代线进入逐渐投产期。这两种生产线都是为大尺寸液晶而设计的。其中,8.6代线虽然玻璃基板扩大不是很大——从8.5代线的2200*2500mm增加到2250mm*2600mm——尺寸变化不大,但是在大尺寸切割的经济性上显著增加:8.6代线58英寸6片的能力直接对标8.5代线55英寸6片;8.6代线65英寸4片可达到玻璃基板经济利用,而8.5代线只能切割3块65英寸面板,玻璃基板面积亦浪费三分之一。

    某种意义上,8.6代线能够补充市场对50-65英寸产品的经济性需求;10.5代线则能提供65-85英寸产品的经济切割能力。2017年群创全球第一条8.6代线投产,之后又有惠科、中电子绵阳和咸阳三个项目投产;同时,京东方合肥10.5代线投产。目前,大尺寸线还有华星两条10.5/11代线、群创一条10.5代线、京东方武汉10.5代线在建、惠科郑州10.5代线、LG韩国OLED 10.5代线规划中。

    大屏君草草算了一下,全球已经投产和开工的(不含规划阶段的),面向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线加起来有3500亿元的上游投资,这构成了大尺寸液晶面板降价的基础。同时,高世代线更高的产能和玻璃基板利用率,则构成了大尺寸面板价格下降的直接动因。

    上文提到的乌龙报道,本质是错将京东方的成本优势报道成了价格下降——但是,没有成本优势,则永远不会有价格下降。

    便宜的产品才有“大”规模的市场

    8.6代线和10.5代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必然造成产能增长:大屏君计算了已经建成的8.6代线和10.5代线,如果都只切割65英寸面板,最大的供给可能。这个数字居然高达2200万片以上——而2017年,全球65英寸以上面板总销量不过千万台多一点,这还是连续两年几乎翻番的市场成长的成果。

    所以,大屏君有如下结论:大尺寸面板的供给爆炸式增长,必然需要爆炸式开启的大尺寸需求市场。而挡在大尺寸液晶需求规模之外的第一堵墙不是别人,正是“价格”。如果不能有价格的下降,巨大的上游产能也就无法消化。

    60英寸液晶电视跌破3000元,65英寸电视跌破4000元,75英寸电视跌破8000元,画面宽度超过1.9米的85英寸电视跌破20000元……这种市场大跳水,着实推动着大尺寸显示应用产品的普及。2014年到2017年,65英寸以上液晶显示设备全球销量持续保持翻番的发展势头。国内市场更是在70英寸及其以上产品上走出了从2014年前不足3万台每年,到2016-2017年达到了30万台,增长近10倍的成绩。

    对于大尺寸电视的消费能力,大屏君有一个小数据分享:2006年,国内液晶电视销量刚刚突破五百万台,那时候主流产品价格在6000-20000元。如果不考虑经济增长和购买力变化,国内市场对6000元以上高档大尺寸电视的消费能力,也至少有500万台——对应目前65-85英寸产品的价格空间。

    如果考虑了购买力伴随经济增长变化,2018年与2006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大屏君觉得,如果有消费的必要性,国内5000元以上彩电市场都可能在千万台规模。而彩电企业撬动这种高端市场的法宝就是“更大的画面尺寸、更低的价格”。

    廉价大液晶,有望改变商用和工程显示市场

    2018年,大尺寸液晶市场另一个“细分领域”的变化是:智能会议平板的新品量,同比增长近10倍。

    大屏君注意到,智能会议平板产品2016年销量只有不足2万台,2017年销量翻番后,也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且在超过百万台的零售商务会议显示产品市场,占比非常小。这样一个市场,突然大量厂商加盟进来,原因何在呢?即是看中了大尺寸液晶产品的“低价”趋势。

    在商用和工程市场,类似的规律很多。比如,教育采购中的交互多媒体显示设备,成套均价一直在1.5万左右——无论是50英寸液晶,还是激光投影,或者现在的75英寸液晶产品,都必须进入这个“财政能力允许的空间”才能有“大的收获”。

    或者说,工程和商用市场具有“更大的选择理性”,在“财力刚性约束”下,价格下降对这些市场是否采购大尺寸液晶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历史数据也表明,只有20000元以下的液晶显示产品才有大量的销售,只有10000元以下的产品才能成为普及的主流选择。大屏君认为,“大多数行业中,价格从来都是规模的代名词”。

    因此,近年来大尺寸液晶产品的价格下降,已经彻底改变了工程和商用领域液晶产品的“使用结构”。大尺寸产品的普及,成为一种趋势。而大尺寸液晶进入市场,势必对一些竞品技术形成挑战。前面已经有教育显示市场液晶与投影平分秋色的案例,现在还有液晶和投影在商用零售市场的竞争,未来这种较量的空间是不是会进一步扩大,还有待于大尺寸液晶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下滑”。

    大液晶开拓新应用,产业增值亦可期

    廉价的大尺寸液晶只是仅仅挤占了“小尺寸”产品的市场份额吗?大屏君觉得这个结论难免以偏概全。

    的确,在彩电市场,55英寸成为主流,是对42英寸的代替;42英寸问鼎王位的时候则是对32英寸的市场地位的颠覆。在教育市场,65英寸液晶取代55英寸的统治地位只有一年时间,就迎来了2017年70英寸对65英寸的淘汰,而现在70英寸也在面临75英寸的空前挑战……

    但是,这些“大”代替“小”的领域,都有一个规律:即,原有的小尺寸并不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无论是居家电视还是教室显示,画面都是越大越好(前提是能放下,买得起)。

    所以,大屏君对以上结论反推和逆推,亦得出两个观点:1.一些领域,恰是只需要小尺寸的显示产品,这些领域大尺寸价格再是低廉,也无法战胜小尺寸的必须性;2.另一些领域和应用类型,小尺寸基本连“对付着用”都不行,没有廉价的大尺寸液晶,也就没有这些应用市场的开拓。

    大屏君,特别重视后者所代表的“廉价大尺寸液晶开拓出的产业增值空间”:例如,在广告产品市场,数字标牌的优势很明确,但是产品普及之路着实被成本压制。现在75英寸大液晶价格不断下降,是不是可以驱动这一市场的发展呢?再例如,拼接墙市场,“屏缝比”始终是一个重要参数,这也是大尺寸单元的优势所在,大尺寸液晶廉价化,必然驱动大尺寸单元液晶拼接的出现与应用。

    大屏君深信量变导致质变这句话:现在,一方面液晶显示的尺寸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价格越来越低——两个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必然导致对应的应用市场出现一些新的“质”的革命。也许现在还无法描述清楚这些革命具体是什么,但是做好迎接新未来的准备、努力去创造新未来,是大尺寸液晶廉价时代每一个显示人的使命——更何况,上文提到的已经量产的折合2000多万块65英寸单元的产能外,还有至少折合4000万块65英寸单元的产能在建!

福说扒道

扒开迷雾

去除幻像

让真理视前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830253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