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老股东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柔宇的柔性梦还能撑多久?

高雅 2021-12-15

    从多方消息源可以判断出,「柔宇科技」现阶段的现金流问题已成公开事实。

    融资了13轮的柔宇,为何走到如今地步?这是创投界所有人都比较好奇的点,虽然这家公司一直有分歧,但终究未到“崩盘”时刻。

    柔宇最近所爆出来的现金流吃紧事件,最早源于一员工在12月8日所发的讨薪帖。该员工称,柔宇科技拖欠其2021年9月-11月工资,金额近3.3万元。同时,柔宇还拖欠保洁、保安、管理人员在内的近千名员工工资,拖欠时间长达近半年。

    随后,财新也进一步确认称,柔宇9月薪资仅部分发放、10月薪资全额暂停,承诺在11月30日应补发拖欠的工资也没能兑现。

    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陆续都有不少柔宇员工在各社交平台上爆料了公司薪资拖欠情况。这肯定还只是柔宇现金流问题的一个小小缩影。

    柔宇一供应链企业告诉36氪,柔宇仍有数百万元的账款未结算完成,并希望可以用期权补偿的方式来偿还。雪上加霜的是,不但还钱成问题,借钱也无门。 目前有关的最新融资动向是来自参与柔宇科技A、B、C三轮融资的老股东松禾资本,据称正在牵头现有股东和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新一轮可转债融资。

    还不起的钱用期权来凑,足以显示柔宇现金流的捉襟见肘。 按照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科技公司,目前融资轮次已经是F轮。而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近十年的陪跑,已经足够彰显“长期主义色彩”了。

    事发并非突然,柔宇现金流问题也并不是第一天暴露出来的。 2020年最后一天,当柔宇试图以彼时科创板个股中仅次于中芯国际的拟募资额(144.34亿元人民币)冲刺二级市场时,其招股书的现金流一栏已经赫然是大额的负值:2017年度到2020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分别为-3.58亿,-6.12亿,-8.1亿和-3.86亿。

    而招股书的另一面也显示,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公司甚至将其所拥有的唯一土地使用权抵押。并且,子公司也进行了股权质押、部分设备抵押和部分专利质押,只为了能向银行申请借款。

    此前,围绕柔宇的看法几乎两极分化,毕竟柔宇投资方不乏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等知名机构。

    看好者认为柔宇是值得持续支持的公司,其采用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开辟了新技术领域,产品看起来非常“酷炫超前”;

    而在对立面,质疑者的声音也不容忽视,技术水平与市场接受程度存在鸿沟、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真伪也尚待推敲,“深圳三大骗”、“PPT公司”、“炒概念”等标签也常常围绕柔宇。

焦点分析: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老股东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柔宇的柔性梦还能撑多久?

深圳机场柔宇柔性屏大树撤离当日,一位深圳科技公司创业者在朋友圈感慨

    柔宇被爆出大规模暂停发薪事件的此刻,也被柔宇创始人刘自鸿称为是成立近10年中的“至暗时刻”。毋庸置疑的是,当技术创新走向市场时,难免遭遇困境。纵观2021年间36氪与柔宇投资方或业内一线人士的交流,大部分人仍用“持续保持期待”来作为回应。

    而无论期待与支持多寡,能否跨过摆在眼下的现金流问题,也许是柔宇的柔性梦是否还能维持的首要回答。

Part 1:柔宇的现金流到底怎么了?

    钱不够用的本质就是,进的少、花的多。 入不敷出的经营状态在科技公司发展早期尚有容错空间,但借钱讨生活并不是长久之计。

    2015年时,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曾描绘过一个“柔性世界”的野望:“柔性显示不光会改变一个产品,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甚至到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它最终会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在柔性世界里,人们的手机和电脑可以薄如蝉翼,从笔杆中抽出来、嵌入衣服中或缠在手腕上。

    “这样酷炫的产品、名校出身的背景、颠覆性的技术,在早期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钱了。但市场很公平,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拿钱快的,而是会用钱的。”一位投资人向36氪表示。

    但是,如果回看柔宇的融资历程就会发现,柔宇的故事越来越难打动人了。

    最新一笔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而大额的、多方共同投资的资本流入多数发生在2015、2016年,柔宇天使轮,A轮,B轮的投资方没有一家跟投至今。目前,较为明显的资金来源只有政府补助。

焦点分析: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老股东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柔宇的柔性梦还能撑多久?

柔宇融资历程,36氪制图

    如果说是早期阶段,VC们还愿意为学霸情怀和酷炫技术买单,但越到后期越需要商业落地和实际盈利能力;对于柔宇来说,相比能不能赚到钱,资本更在乎柔宇能不能上市。但上市也并不容易,毕竟在Q1的80多天里,就有28家闯关失败,包括亏损总额高达32亿的柔宇。

    除了难在市场上进行资金流转,柔宇目前的生意也难赚钱。

    柔宇主营业务包括两部分,一是面向B端的全柔性显示屏或全柔性传感器的解决方案类产品,二是面向C端的消费者产品,如柔派手机、柔记智能手写本、Royole Moon以及Royole X(VR移动影院)等。招股书显示,两者的营收来源占比从未低于95%。

    具体从B端业务上来看,目前并没有一家知名手机厂商宣布和柔宇在屏幕上合作,而在招股书三年半的报告期内,柔宇招股书前五大客户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企业,且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集中度又较高;C端业务上来看,柔派2折叠屏手机在淘宝旗舰店的月销量仅11台,整个店铺卖的最走俏产品柔记2也只卖了31台。

    而公开资料中最新的动态则是,今年7月与中国中车合作,为高速磁浮系统搭载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折叠屏手机柔派和柔派2被历史展览馆收录展出等等......

    融资难、推向市场难,柔宇做的却恰巧是需要大笔花钱生意。

    首先,拿B端的面板生意来说,价格周期性变动、研发投入大、迭代快是面板行业的普遍认知。

    其本质原因在于工业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动态互动关系,所以面板价格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具体来看,当某一新尺寸的液晶面板被市场接受时,需求大增,看到新利润点的企业纷纷入局,产能迅速扩大,导致生产过剩、价格下降,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下跌。而价格下降又会导致需求扩大,新入局者将再次出现,如此循环往复。

    这就是“液晶周期”的形成原因,所以业内才会有“液晶面板价格每三年下降50%”、“200亿对于面板行业只能算是试验场,2000亿才是起步费用”的说法。按照2018年柔宇在其第一条柔性屏量产线110亿的投入来看,研发的漫漫长路也只是开端而已。

    同样,面向C端研发手机也要烧钱。 这是因为,做折叠屏手机并不像优化一个元器件那么简单,应用软件生态在折叠手机的适配性、铰链设计如何更满足贴合度、内折之后如何减少磨损等等问题,都是折叠屏手机需要重新设计和研发的。比如柔宇就曾表示过,仅传统手机产业链中没有的转轴(也叫铰链),柔宇就做了200多项专利。

    但公司运营需要保持一定数额的现金流,一位投资人就曾向36氪表示过,“当一家企业的帐面资金不足以支撑它一年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它有多慌。”

    而柔宇今天的业务体量上看,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其员工数量分别是1212、1787、1732和1551人,且分别在中国深圳、北京及香港,美国硅谷,欧洲荷兰与日本东京设有办公室。

    Part 2:折叠屏手机,已在打价格战

    为什么早期那么多资本愿意押注柔宇呢?当时的逻辑是能说通的。

    因为手机市场的增速递减,手机厂商需要找到新的刺激点来让消费者买单。 比如,在Gartner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再次出现6.8%的下降。而柔性屏可能是最后一个让消费者感到心动的技能了——追求屏幕占比是智能手机优化的方向之一。而2018年时,大部分知名手机厂商的屏占比已经接近90%,所以,把大屏折叠做就是发力的重点方向了。

    201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虽出货量不足百万部,但预计到2025年,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49.40亿美元。

    所以,当三星、华为、小米、苹果等尝试在折叠屏上试水时,柔宇已经先人一步,分别于2018年6月和10月先后投产、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和全球第一款全柔性显示智能手机“柔派”。

    一位当时选择加入柔宇的技术人员告诉36氪:“当时觉得量产了,技术看起来非常酷炫,而且B端和C端都可以做,如果柔性技术是未来的话,这一定是一家值得期待的好公司。”

焦点分析: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老股东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柔宇的柔性梦还能撑多久?

三星、华为、柔宇折叠屏手机,36氪制图

    然而,技术先发并不等于技术稳定。 从B段产线上看,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宇一期产线仅出产1230片全柔性显示屏,产能利用率仅为5.3%;

    此外,柔派手机第一代产品的效果也在视频APP上被各大测评博主诟病,比如折叠前后的屏幕可用面积、折叠后两块屏幕中间的缝隙、弯折过程中出现的声响等问题,到第二代产品才真正得到缓解。

    而相较柔宇,其他厂商的折叠屏手机起初往往定位于高端消费者,产量不大、试水购买,有报道称这类消费者往往对价格不敏感,“他们的折叠屏手机摔坏了一般都不会拿去维修,而是直接拿到门店进行回收,然后重新再提一个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带走。”

    此外,相较其他手机厂商,柔宇的另一优势在于技术成本低,其采用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不同于目前主流的“低温多晶硅(LTPS)”,可以去除高温脱氢、离子注入、激光结晶等复杂工序,在整体的流程和环节上相比传统LTPS更加精简,因此能达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良品率”的效果。

    然而,价位优势在这些早期乐于尝试新事物的高端消费者眼中,也不会对购买决策产生太大影响。

    如果其他主流厂商只是浅尝辄止的试水,柔宇奋不顾身的all in,也许来自于对技术创新的勇气。

    而更重要的是,即使到今天,折叠屏是需求真伪还尚待求证,柔性技术的实际落地场景也还有待推敲。

    今年是折叠屏手机市场大跳水的一年,仅发售一年的柔派2价位已经砍半,从9988元跌到了双十一补贴价4799元,同时打价格战的还有小米、三星、摩托罗拉等厂商,而降价的本质原因也显而易见——智能手机在现阶段仍只能用降价来刺激消费。

焦点分析: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老股东牵头新一轮可转债融资,柔宇的柔性梦还能撑多久?

折叠屏手机价格跳水,36氪制图

    而对于曾经被“装在玻璃匣子里看的柔性技术”来说,其应用场景当然不能仅仅被限定在手机市场,它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广泛的分为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六大部分。

    但核心逻辑并不是可以给技术找到多少个可落地场景,因为市场是否能真正买单,从来都是另一回事。

Part  3:柔宇还能追上新时代吗

    当手机上、移动互联网上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够多了,下一个令人觉得性感的机会是什么

    创立于2012年柔宇的回答是,做柔性的解决方案,用技术创新把B端和C端的世界都建造成柔性的,那么它的应用场景会更广泛、用起来便捷度和灵活度也都会更高。

    但机会的迭代速度太快了,以至于不肯停下来等一等柔宇。

    一些企业横向深入,在产业互联网中找机会,新项目围绕AR/VR终端和元宇宙产业链条拔地而起,底层架构于深耕多年的芯片/半导体;一些企业纵向探索,钻到各行各业的不同场景之中,把目光投向家居场景、车载场景、或者是深入传统行业中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等等。

    “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的技术本身和量产工艺,都是需要长时间研发投入的困难事,”一位面板行业研究员向36氪肯定了柔宇技术的价值。

    然而,如果回到2018年,少有人意识到折叠屏的痛点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但在今天,当与更多新性感和新可能作对比时,已近10年的发展经历柔宇略显迟缓,技术和产品似乎只能在新世界中起到“边角料”的作用。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家在2020年估值就高达6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该有的价值。

    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回看,可以说技术创新型企业需要面对的一切,柔宇都经历了一遍:如何找到用户的真需求、市场和技术之间的鸿沟应该如何解决、资金运作和融资节奏应该如何合理把控等等,几乎都是必须面对的事......

    “技术创业很不容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是36氪在和一线从业者访谈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的确,柔宇的价值值得肯定,但商场往往更为残酷的一点是,先讨论商业逻辑,再谈道德尺度。

    而无论如何,柔宇是否还能追的上时代的步伐呢?一些投资人向36氪回应称,十年的公司还没有进入新阶段的话,实在是已经赶不上互联网速度了。而今天的柔宇似乎没能解决创业早期的一个先决问题——有稳定的现金流,才能活下来。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信号处理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