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征程,东方中原走进大山里的“夫妻学校”
清晨,山间雾气缓缓升起,空气中弥散着泥土的芬芳,三层教学楼外,传来整齐的读书声,一天就这样拉开帷幕。
这是榕江县忠诚镇苗本小学中的景象。学校坐落在大山深处,被绵延起伏的群山包裹,只有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通往外界,仿若与世隔绝。
学校面积不大,一座砖房、一座吊脚楼已是全部。但相比过去,学校已经好了太多。
1996年7月,滚录权校长从职校毕业,被分配到苗本小学当老师。那时的学校还是一座简陋的木房,操场很小一块,凹凸不平,黑板由拆下来的门板刷上油漆改造而成,学校只有17名在校生。
滚录权校长看见这儿的环境,心疼孩子,决定留下来,将学校改造好。他多次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资金支持,几经辗转,为学校筹到了3万元的建校款,建起了一座六排三间、上下两层的木质结构教学楼。
教学楼盖好之后,滚录权校长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做动员,说服家长将孩子送去上学,很快,苗本小学的人数一下上升到80多人,课桌出现了严重的紧缺,三四名学生挤在一张破旧课桌上。
滚录权校长忙找到村长商量,由村里捐献木料,学校自行筹备资金,制作了5块黑板、50套双人桌、4套办公桌椅和一个文件档案柜。学校拿不出那么多钱,滚录权召集老师开会,最后向信用社借了5000元解决经费难题。
后来,学校学生更多了,达到了百余人,但公办老师只有滚录权一个。代课老师因为工资低廉而离开大山,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滚录权校长的妻子潘明珍决定和他一起坚守在村子里,做一名月薪54元的代课老师。
二十多年来,夫妻俩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村民笑称这是“夫妻学校”。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滚录权夫妇还要承担学校营养午餐的食材采购、学生安全等一系列工作。他们早已习惯这样的忙碌,所有的付出与坚持,都是为让孩子开心,走出大山。
2015年,教学楼再次升级,由木房变成了砖楼。教室明亮整洁,再无往日的杂乱,但黑板仍是20多年前那种只能写字的老旧黑板。通往学校的山路,将一切现代化技术隔绝在外。
而在今年,一辆特殊的货车来到学校。深耕教育近二十年的东方中原,为苗本小学捐赠了一批电子白板和投影仪,代替原本的黑板,为教室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滚录权夫妻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不由得担心:“东西是好东西,但我们不会用怎么办?”很快,他的疑虑被彻底打消。
东方中原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老师演示了产品功能,包括课件播放、白板书写和课程制作等功能,而且东方中原未来也将开展更多类似培训,为这座乡村小学打开现代教育之门。
自从来到苗本小学,滚录权立下座右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今,随着学校步入正轨,走出大山的孩子越来越多,滚录权知道,这25年的坚持没有白费。
与滚录权一样,东方中原也秉持着长期投身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使命感,以科技赋能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让更多孩子走出贫困大山,打破命运茧房,绘制出更精彩的人生蓝图。
公益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征程,惟有追光而行,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