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寰视邓泓海:视讯“云”时代,如何走好每一步

那山那水 2021-08-09

    新一代视讯网路的主角无疑“非云莫属”。2021年IFC展会上,这一趋势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作为全球最早一批实践分布式视讯平台技术、国内市场云视听工程行业的领袖,以及“全域云”概念的首创者,上海寰视如何看待今天市场的“云”高潮呢?

视讯“云”时代,如何走好每一步——专访上海寰视邓泓海先生

    借助IFC展会的机会,PJ网有幸专访了上海寰视副总经理邓泓海先生。邓先生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云视听”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行业矛盾和未来前进方向。

    技术门槛,不等于“好用”门槛

    目前,基于云技术的视听工程产品,正在呈现一个井喷现象”。这一方面说明,上海寰视最早蹚出来的这条道路无比正确,也说明了“基于云的视听工程解决方案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邓先生进一步指出,2021年出现这样一个“云”爆发的高潮,也得益于“疫情”让市场在封锁和隔离措施下,面对了“更快迭代”的客户需求。

视讯“云”时代,如何走好每一步——专访上海寰视邓泓海先生

    虽然疫情的因素,不是云技术在视听领域一定火起来的必要原因,但是新冠疫情确实强化了这一过程、加速了云技术的应用普及进程。但是,邓先生更深层次的指出,这一点对于寰视等早有准备的“先行者”是重大机遇,而对于“临时上”的那部分市场参与者,就会成为一个“品质参差不齐”的诱因。

    对于一项新技术,在视听工程上的应用,邓先生将其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核心技术这块,能够将分布式、云、4K和8K、新一代编解码技术应用到视听工程中,门槛并不高。而且是“门槛在不断降低”的。因为,这些技术的核心基本是从更大的产业范围内得到的“成品供给”。例如,云技术就来自于IT行业。

    但是,第二方面,视听产业不可能直接拿来原始核心技术做项目——视听企业需要搭建自己的产品框架体系和应用平台。比如,上海寰视的全域云平台,虽然核心上继承了上一代云平台和分布式技术的众多创新,但是依然需要一个全新搭建的平台体系:这个平台体系寰视经过了3年多的研发才成型。

    而这个应用平台和框架的理念、技术和细节能力,则决定了至关重要的“第三个层次”:即面向具体的客户需求的时候,能不能“灵活高效、成本可控”的满足客户的差异性。上海寰视的云平台服务能力,可根据需求进行私有、公有、混合部署,现已有WEB服务、流控制服务、开放接口等多种平台,可结合场景快速便捷地调用可视化信息,开发符合不同场景的业务应用,或与其它云或系统集成整合

    这第三层次的能力,即是平台框架水平的体现,也是企业解决方案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的体现。邓先生指出,实际的行业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指标上、核心概念上很高端,但是客户用起来则“体验不好”——细节完善性,架构合理性与可扩容、可兼容性,客户需求的精准服务能力等,最终决定“从云到落地”之后的“客户能得到什么价值”。

    所以,邓先生认为,云这个很潮的概念,在核心技术门槛上的“难度”与真正让客户“好用、易用”的难度,不是一个问题——一些企业进来容易,做好却并不容易。例如,十几年前,分布式概念也诞生了很多创新的视听工程企业,但是最终能够在分布式上长期走下来的,只是极少数。“云概念上,恐怕历史还会重演”。

    对此,邓先生给予行业同仁一个建议:面对云技术的发展,必须从核心技术——云;应用框架和平台体系——产品和解决方案规划;客户价值的实现——即客户需求挖掘和行业方案针对性等三个层面推进“云与专业视听”的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云技术的,符合市场真实需求的“云视听供给方案”。

    用良性竞争,呵护行业长期成长

    在回答我们,行业内的“云热”是不是追卖点的问题时,邓先生表示,现在的工程视听市场的客户选购产品和系统,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点。

    例如,一些情况下,客户比较注重“高大上”的参数。因为它这个项目,更多就是为了体现“我在追随科技进步”:客户可能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项目和系统。同时,更多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各个部门和单位,经历了“封锁、隔离、云办公”等考验之后,那些拥有成熟的系统应用经验的客户,往往更容易从理性出发、从应用价值出发,选择自己的系统。

视讯“云”时代,如何走好每一步——专访上海寰视邓泓海先生

    当然,也有一些客户的“价值点”更特殊。比如,任务式的完成一个系统建设、或者过度考虑价格成本问题。这样的项目建设,往往也会在后期的应用中“问题频出”,或者“闲置不用”——即最终客户看不到一个正面的、好的价值。

    单纯追热、蜂拥而上,可能就会给客户带来负面的影响:客户用了一套不好用的系统,比如分布式或者云系统,不好用,客户就可能形成‘这个技术不好’的印象”。在邓先生看来,国内视听工程行业的市场格局比较分散,参与力量众多,这一方面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另一方面也是“鱼龙混杂”。

    即“非良性的竞争”是大量存在于行业之中的。但是,“大浪淘沙”,市场和行业的最终格局,还在于“价值驱动”,而不是单纯拼概念。只靠光鲜外表赢得了个别时刻,却终归不能长久。邓先生特别强调,工程视听产业是一个“特别紧密贴合客户”的行业,任何事情都没有客户得到的“最终价值”更为重要。

    从客户价值出发,选择新技术、新方案;而不是从新技术出发,去消费客户的信任”,这其中“价值驱动、概念驱动”的差别,对于行业的长期健康成长、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天壤之别的。上海寰视所有创新的成功经验就是,一定要落在客户价值这个基本点上,时刻不能忘记“客户价值”这个初心。

    关注下一代,不断创新与学习

    无论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演变,不变的是“专业视听工程”的云时代已经来临。这充分证明了5年前上海寰视的战略判断。不过,作为行业领头雁,寰视已经进入“后云”时代。

    邓先生指出,专业视听工程行业是一个快速技术迭代的“学习型行业”、“创新型行业”。这个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做好眼下,更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去寻找未来、去创造下一代。目前寰视云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全域云”的新阶段。即不仅是将云技术应用在视听工程之中,而是要整合“客户的云资源、云体系”,让专业视听与客户基于云的整个IT信息化过程共振。

视讯“云”时代,如何走好每一步——专访上海寰视邓泓海先生

    上海寰视全域可视化云整体解决方案突破了数据壁垒和可视化信息资产利用难的问题,通过专网、广域网、4G/5G移动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环境,实现了全地域、全领域、全类型的可视化信息互联,以及跨地域视听可视化信息连接调度、存储与共享协作。

    即,不仅是视听的“云技术”,而是视听基于云技术的“标准资源化”:首先是,跨越地域限制的视听资源和可视化协同;第二是,跨越技术限制,如公有云、私有云,本地服务等,突破传统视听资源和标准IT大数据资源区隔的全面可视化协同体系;第三是,开放性的云技术框架——这个先进的开放性云技术框架,不仅能装入客户现有的IT和视听数据与信息资源,也能面向未来的崭新数据格式与应用需求、AI和智慧化应用而不断自我成长。

    简单讲就是横向的空间域、纵向的技术深度、跨部门和技术的多态性、兼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扩容性等等,‘寰视的云框架,实现全域’覆盖。”邓先生指出,未来专业视听产业将朝向全域互联、全域融合、全域协作的方向发展,这是视听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这也是寰视眼中,云之后的“下一代”。

    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上海寰视正是以这种“马不停蹄”的革新精神实现了行业引领,成为视听工程产业,新技术、新方案的创造者,并不断在信息化融合体系中,为视听工程产业找到更多的价值点,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应用价值。

    后记:“有云和把云用好是两件事情!”这是邓先生反复强调的一点。在视听产业的技术升级中,扎实的从客户实际应用细节出发,去创造客户的真实价值——邓先生认为“守望客户价值”,是视听工程企业一切创新和学习的归宿点。只有紧扣这一点,企业的任何战略才能有的放矢,企业才能在不断成长壮大。这也是上海寰视一路走来的基本经验,即最新科技、创新与客户价值的深度紧密结合。这也是专业视听工程行业最基本的技术和战略性规律。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IFC2021:视听产业确立数据中心论IFC2021:视听产业确立数据中心论作者:那山那水  21-07-26
钢铁的低碳化是如何炼成的?钢铁的低碳化是如何炼成的?作者:pjtime资讯组  21-06-04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信号处理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