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写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春节假期后四川第一会,将冲锋号吹向工业。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将于今日召开。会议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面向未来,四川为何如此重视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四川又有什么样的“路线图”?
科技创新增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新”格局
回溯历史,答案或许更加清晰。2023年,四川工业走出“V”型曲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从一季度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到上半年超全国0.5个百分点,再到年末将领先全国优势扩大至1.5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全年同比增长6.1%,企稳上扬的态势凸显。
数据之间见效益,增效之间见质量。转折上扬的曲线,折射出四川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步伐。
投影进入“自动驾驶”时代!1月初,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发布两款智能投影产品,让投影有了“眼睛”“大脑”和“四肢”,“四川造”开启新一代显示技术新潮流。
在中国显示产业不断革新的70多年间,“睛彩”四川始终是全国产业版图中亮丽的风景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彩色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用自主化创新为中国显示产业开篇。
近年来,四川瞄准新型显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显示产业高地攀登。去年,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生产线在成都奠基,四川已构建起从玻璃基板到面板制造再到手机、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较完备的显示产业链,主营收入占全国15%。
一路高歌的显示产业,背后一条主线始终清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创新,始终是拉动产业向上的“密码”。放大到整个四川工业,答案同样如此。
50多年前,攀钢一号高炉产出第一炉铁水,把国外专家判定的“呆矿”变成宝藏。如今,攀钢自主研发的钢轨、钒钛等产品已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
40多年前,东方锅炉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210兆瓦机组燃油气锅炉出口巴基斯坦。沿着创新之路,四川清洁能源装备迈向世界级。去年,被称作“争气机”的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为我国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前不久召开的省两会上,四川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放眼川蜀大地,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正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去年,四川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4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航空发动机研发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完成布局,发力共性技术领域技术攻关,形成一批转化成果;绵阳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和反应堆独特资源,构建起百亿级核医学产业……
新质生产力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一条条新赛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重塑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
“智改数转”添活力,四川工业打开“新”空间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一个通用的衡量标尺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本次大会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鲜明列入会议名称中,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同题大会中尚属首次。
谈工业化为何要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并题”?
四川是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传统产业种类多、体量大、市场广、产值高,是四川工业的“老底子”,六大优势产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70%。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如今,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需要在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主体、集聚新要素、发展新模式上下功夫。“智改数转”,是打开“新”空间的钥匙。
赤水河畔,130岁的酱油厂正在进行一场智能化变革。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对制曲、蒸煮等前端环节进行工业化改造,采用智能化检测系统替代老师傅舌头把关,酱油产量有望增加两倍,品质也更加稳定。
行走川蜀大地,“智改数转”对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正不断显现。传统产业正推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升级,打造事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则积极抢占智能化、数字化制高点,打响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时代长安宜宾工厂,每1秒钟能产出一个电芯;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每1分钟有1.46万片电池片下线;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每1小时能灌装1.5万瓶白酒……高效运转的生产线,是四川制造提升“含智量”的生动实践。
去年,四川新增企业上云5万余户、累计超40万户,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率达79%。接下来,四川将围绕六大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分类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全覆盖。
无数案例证明,企业在“智改数转”推进过程中,“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数字技术,在全方位赋能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去年,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新智能化生产线,不仅实现降本增效,也将每吨产品综合能耗降低到行业先进值的45%,打造绿色化工领域标杆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零碳工厂”“低碳工厂”正加速取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车间。四川共有38家工厂、7家园区、1家供应链纳入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再创新高。去年,四川绿色低碳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多晶硅、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4%、87.2%、44.1%,制造业“含绿量”持续增加。
2023年,四川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齐头并进,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899.07亿元,同比增长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