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搜 索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11-01 作者:四季花开
分享到:
第485期

    进入2025年以来,国内AR眼镜市场加速升温。国际大厂Meta的入局,带来了显著的“事件性”传播效应,也展示了其对互联网内容企业的战略意义。TCL雷鸟、海信、小米三大彩电品牌实现会师,凸显了AR眼镜对显示行业的战略意义。三星、苹果、华为的发力和布局,让AR眼镜正成为手机+IT的核心产品……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仅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就同比增长了145.5%;Counterpoint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消费市场的买单热情已经开始凝聚,似乎AR眼镜正在成为穿戴电子市场的首个“标准答案”性产品!

    AR眼镜找到“三个基石”价值点

    “它首先是眼镜,然后才是AI+AR!”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对AR眼镜的关注与投入,核心出发点不是“电子消费类设备”或穿戴电子产品,而是“眼镜”:从全球看,佩戴近视镜的人口在增加,而且呈现出中产等消费能力更强的人群佩戴近视镜比例更高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近视人数约有26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4亿。同时,全球老龄化也使得老花镜的佩戴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那么一个简单的市场逻辑是,如果加入AI+AR的多重功能,智能眼镜的价格只是中高端近视镜的2倍,对于近视、老花眼等很多平常需要佩戴眼镜的消费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可选”的增值性产品。即,智能眼镜、AR眼镜,它首先是眼镜,这就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核心刚需。例如,雷鸟AR产品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眼镜品牌,与蔡司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包括配镜服务在内的良好体验,是其市场落地加速的关键。

    AR是眼镜,这也是AR和头几年炒作比较热的VR的最大区别:VR作为头显,它的理念、场景、物理形态都是一个全新品类,而不是既有刚需消费的升级。其不仅面临佩戴舒适性、价格成本、刚需价值等挑战,更面临应用场景和习惯的挑战。而AR则从已经广泛存在的眼镜产品出发,为用户提供一个增值选择。

    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AI+概念持续爆发式发展。特别是开源AI、免费AI的性能大幅提升,DeepSeek代表的新AI生态理念的成熟,推动了AI可用性的提升和AI落地门槛的大幅降低。这让AR除了显示之外,再次获得了AI力量的价值加成。眼镜正在成为随身、随时可用的AI产品的理想载体。尤其是即时提醒的短信消息、翻译、工业应用中信息识别等,眼镜是最佳AI载体,也是混合现实的最佳载体。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所以,谈论AR产品,本质不仅仅是在谈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也是在谈飞速发展的AI+应用、更是在谈大量存在的眼镜产品的未来演化。同时,AR也结合了新一代通信、机器视觉、音频听觉等崭新技术升级,成为更多功能集成的多面手。即以眼镜、显示、AI为三大支点,结合多个小功能支点,构成了AR产品持续升级的关键点。

    消费门槛日益下降,叠加服务升级推动市场发展

    2025年国内AR市场的火爆,也离不开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下降。据悉,自2024年三季度市场首批千元+产品问世以来,2025年三季度产品最低价再次被突破。

    例如,雷鸟创新RayNeo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第四代口袋电视——雷鸟Air 4系列AR眼镜。其中,雷鸟 Air 4 到手价1599元,Air 4 Pro 到手价1699元。雷鸟创新还带来了雷鸟 Air 3s 四周年纪念版,到手价仅为1299元。特别是2025年以来,AR眼镜被列入国补计划。入门级产品平均可补贴200元左右,进一步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不过,对于AR眼镜的市场发展,另一个制约普及的重头戏是“体验感”:作为眼镜,其要适配近视、花眼等不同视觉条件,也要适配不同的头型、眼间距等。这让AR眼镜产品天然地具有“买衣服要试试才知道舒服与否”的特征。即AR眼镜应当是一个强服务性产业。特别是面对长期佩戴需求,更需要将舒适性放在第一位——这种舒适性远超过将重量压减到80克或者40克等减重技术的范畴。

    对此,业内也推出了不同技术的解决方案。其中,夹片式是上一代产品,即通过与近视镜等“物理意义上的夹在一起”来工作,也就是分体式AR眼镜。但是,更新的方案是贴片式或专用镜片的一体式产品设计。

    例如,星纪魅族已经预研了新一代全贴合或半贴合工艺的带屈光的镜片,在出厂时可以将近视或散光镜片贴在光波导镜片上。日本企业Cellid 2025年正式推出了具有屈光度矫正功能的AR镜片“Cellid Precision Fit Lenses”,特有的SCL小底曲面镜片技术无需额外夹戴近视镜片,融合了视力屈光度调整、AR图像显示、光距调节等功能,将近视镜片和光波导镜片合二为一。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全贴合或者为AR开发的近视、远视镜片”的一个额外好处是,AR设备的整体重量也会大幅降低。这种创新让AR与传统眼镜日渐成为“一个行业”,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产品多种功能的增值之选。

    当然,当AR真正在镜片层成为传统眼镜形态之后,其必然需要更多的细分镜片选择支持,也需要在镜框、镜腿造型、颜色等方面满足个性化差异需求……同时,AR眼镜行业要与传统的验光、配镜、镜片加工等行业紧密结合,乃至融合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即服务”的一站式良好体验。

    打造核心爆款功能,厂商依然在尝试

    AR眼镜的场景构建、成本下降和技术发展已经到达一个“质变点”,但是让AR眼镜成为真正的爆款新物种,还需要在产品“功能”上实现突破。这方面,行业依然处于探索状态。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例如,雷鸟产品有“头戴电视新物种、比手机轻,比电视大”的产品口号,显然其主打的是全彩大屏显示下的视听娱乐功能。同时,雷鸟V3 slim则主打“AI智能拍摄眼镜”概念。近日,新上市的利亚德AR眼镜则提出“打破语言壁垒、视界从此不同”的口号,显然更侧重于“翻译”等语言功能,支持125+种语言及口音,可识别地方俚语、方言,甚至中国文言文,支持8小时长续航佩戴。

    甚至,一些智能眼镜产品“放弃了AR功能”,主打拍摄、录音、语音、翻译功能——没有显示功能,重量、续航和成本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它们也可以取代普通蓝牙耳机功能,全部新功能集中在框架和镜腿,理论上可兼容任意近视镜片加工与镶嵌。

    对于主打功能的差异,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实现理想的“全功能”设计,例如高分辨率全彩色化,与成本可及性、重量、续航等指标依然存在矛盾。既是光学微显示技术自身的限制,让AR眼镜不能成为理想的形态;同时,更强大功能对算力的消耗、对显示性能的需求,必然让续航能力受限,也会限制了长期佩戴场景下的产品价值。

AR眼镜市场持续升温,大佬们加速追随为哪般

    因此,未来AR眼镜不仅要在功能设计上继续寻找爆款,更需要在显示、计算、功耗、成本、体积与重量等维度上实现全面突破,才能为市场带来真正全功能、理想的AI+混合现实穿戴设备体验。眼下,厂商的思路则是让不同性能配置的产品适配不同的应用功能,满足智能眼镜细分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即通过在细分场景中找到爆款功能和应用,打开产品落地的大门。

    总体来看,AR眼镜技术的持续突破、价格的不断亲民、生态的日益完善,正共同推动着AR眼镜走向大众市场。虽然前路依然需要攻克技术瓶颈、寻找杀手级应用、完善服务体验,但其融合“眼镜刚需+AI能力+显示增强”的独特价值已经清晰可见。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协同和创新,AR眼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个人计算平台,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图景。

视观察

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观大道自然行健,察小微宇众齐思。剥茧寻跟取真经,谈笑弘时納建言。视观察——中国互联网唯系统关注高端视听影像产业发展根本规律的新闻栏目。

[返回本专栏频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广告联系:010-82830253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