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米科技、光峰科技、京东方、深康佳、维信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25企披露最新业绩财报

佚名 2025-04-30

    近日,极米科技、光峰科技、京东方、深康佳、士兰微、维信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安克创新、德豪润达、成电光信、宝明科技、锦富技术、美芯晟等25家投影、面板、彩电、光学显示、LED、触控显示、显示模组、车载显示、显示制造装备等25家显示相关企业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

    20份汇总的2024年财报中,营收下降的有8家,占比40%。归母净利润亏损的有6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和增加的平分秋色,各占10家。24份汇总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营收下降的有9家,占比37.5%。归母净利润亏损的有6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的8家,占比三分之一。整体看,2025年一季度业绩要好于2024年。

    极米科技2025Q1:营收8.1亿元,净利同增337.45%

    2025年一季度,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微降1.89%,实现归母净利润6263.91万元,同比增长337.45%;实现经营现金流-41.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92元/股。

    报告期内,营业总成本7.70亿元,其中营业成本5.34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17亿元、9.36亿元、0.90亿元、-0.13亿元。营业利润0.76亿元,利润总额0.75亿元,净利润0.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极米于 2024 年初成立车载团队,聚焦智能座舱与智能大灯两大方向。从团队搭建到产品研发、产线改造客户导入,仅仅花了一年时间。一家国际知名厂商的审厂专家查看极米车载工厂后表示,“极米用一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工厂五年才能走完的路。”

    截至目前,极米已斩获8个车载定点项目,其中大部分将在 2025 年内实现量产交付。过去十年,极米以光影重塑“家”的空间;今天,随着“车”成为新的生活场景,极米将继续以自研投影技术,拓展车载光影的无限可能。

    极米坚定投入研发资源用于技术及产品储备,2024年度,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80 项,累计构建起包含 402 项发明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近三年合计研发投入超10 亿元。2024 年研发投入 3.68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10.8%。

    光峰科技2024年:营收24.19亿元,车载投影营收6.38亿元

    2024年度,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定“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应用场景”的发展战略,实现营业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9.27%,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车载光学业务于2024年进入密集量产交付阶段,实现营业收入6.38亿元。

    在AR 微光机层面,公司围绕 LcoS 、 DLP 、 LBS 、 Micro LED 等技术路线进行持续的技术迭代与专利布局,持续进行生产能力优化。报告期内,公司 研发 出体积仅为 0.8cc 的超小型全彩 AR光机方案,具有高性价比、低耗能、显示效果出色等特点,满足 AR 眼镜轻量化的需求。目前,公司已就全彩 AR 光机与客户进行项目开发,为 AR 眼镜行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从环境感知到动作协调,从基础研发到复杂场景应用,光学技术的创新正在重塑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边界。依托ALPD®激光显示模组小型化、低功耗、高亮画质等特性,公司可为家庭、商用、工业等多场景机器人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赋予机器人“视觉表达力”。此外,公司具备将激光投影光机内置于机器人身体的技术能力,可将画面投影在机器人各种部位或将出光口内置在机器人任意部位,实现更加灵活、柔性的显示,赋予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随着机器人众多应用场景落地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公司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模组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024年3月,公司首个定点车型问界M9进入密集量产交付阶段,车载业务进入收入贡献期。报告期内,公司车载光学业务在交付期内确认的收入为6.38亿元,实现公司战略转型的有效兑现。2024年,公司影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近5.7亿元,整体发展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在专业显示领域取得“投影+AI”的重大技术性突破,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景象。2024年度,公司以标杆项目助力文化传播与技术落地,在全国成功落地超过30个重点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近1.4亿元,同比增长60.47%。

    BOE京东方2025Q1:营收505.99亿元,同增10.27%

    2025年一季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实现归母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增长64.06% ;扣非净利润13.51亿元,同比增长126.56% ;实现经营现金流137.4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4 元/股。

    报告期内,营业总成本481.91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4.32亿元、13.82亿元、30.14亿元、3.88亿元。利润总额亏损22.77亿元,利润总额23.48亿元,净利润19.37亿元。

    深康佳2025Q1:营收25.44亿元,同增3.32%

    2025年一季度,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3.32% ,实现归母净利润 9481.07万元,同比增长118.59%;实现经营现金流-4.2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0394 元/股。

    报告期内,营业总成本29.60亿元,其中营业成本24.02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56亿元、1.34亿元、0.89亿元、1.51亿元。营业利润2.57亿元,利润总额亏损2.58亿元,净利润0.56亿元。

    士兰微2025Q1业绩:营收30亿元,同增21.70%

    2025年一季度,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 21.70%,实现归母净利润1.48 亿元,实现经营现金流3.99亿元。

    今年初以来,面对国家政策拉动、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公司凭借通过长期坚持IDM(设计制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所建立的产品品类丰富、生产链条完备、产能规模领先、品牌卓越的竞争优势,以起跑就冲刺的姿态,全力抢抓市场机遇,持续加大对大型白电、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的拓展力度,使公司总体营收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时,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提升和成本费用管控,规模优势正在显现,产品综合毛利率明显回升。

    维信诺2025Q1业绩:营收18.15亿元,同增1.01%

    2025年一季度,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元,同比增长15.86%;实现经营现金流7.06亿元。

    报告期内,营业总成本24.16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477.82万元、1.36亿元、2.43亿元、1.95亿元。利润总额亏损6.3亿元,净利润6.29亿元。

    中微公司2025Q1:营收21.73亿元,同增35.40%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过去14年保持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大于35%的基础上,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5.40%,达到21.73亿元。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为21.73亿元,同比增长35.40%。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先进逻辑器件中段关键刻蚀工艺和先进存储器件超高深宽比刻蚀工艺实现量产。公司为先进存储器件和逻辑器件开发的六种薄膜设备已经顺利进入市场,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同步推进多款金属薄膜气相设备、新一代等离子体源的PECVD设备的开发,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公司EPI设备已顺利进入客户端量产验证阶段,已完成多家先进逻辑器件与MTM器件客户的工艺验证,并且结果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在泛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正在开发更多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陆续付运至客户端开展生产验证。

    公司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4亿元,同比增长约25.67%,本期增加的主要原因:(1)由于本期营业收入增长35.40%,毛利较去年增加约2.20亿元。(2)由于市场对中微开发多种新设备的需求急剧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以尽快补齐国产高端半导体设备短板,实现赶超,为持续增长打好基础。本期公司研发投入约6.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6亿元,同比增长约90.53%。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50亿元,同比增长约116.80%。(3)本期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本期盈利约0.04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亏损0.41亿元相比,增加约0.45亿元。(4)本期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增加约0.43亿元。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5亿元,同比增长13.44%,主要系公司毛利增加2.20亿元,本期研发费用增长2.50亿元,以及研发加计扣除增长导致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约0.22亿元。

    北方华创2025Q1:营收82.06亿元,同增37.90%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82.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90%,其主要原因是:公司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同时多款成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营业收入同比提升。

    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1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80%;扣非净利润为15.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75%;基本每股收益为2.96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89%;以上主要原因是: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28,688,646.1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4.01%,其主要原因是: 公司为了满足订单需求,采购商品支付的货款增加,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下降。 

    安克创新:2024年营收247.1亿元,2025Q1营收59.93亿

    2024年,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47.10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为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扣非净利润为18.88亿元,同比增长40.50%。报告期内,公司在欧美日等主力市场及中国大陆等潜力市场增速均超过30%。

    报告期内,安克创新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多元化销售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并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性,分设专业化销售团队,针对性地满足各区域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形成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有效助力全球化商业布局。

    线上渠道方面,安克创新凭借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沉淀的线上经营经验,通过第三方平台与自有独立站双轨并进的精细化运营模式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在第三方平台的销售收入以亚马逊为主,同时积极拓展京东、天猫、速卖通、eBay、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不断探索新的线上业务增长点。同时,伴随公司对独立站持续加强建设、会员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公司复杂品类产品占比提升,公司七大独立站(Anker、Anker SOLIX、eufy、soundcore、Nebula、AnkerWork、eufyMake)贡献亮眼业绩表现,报告期内合计实现收入25.0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34%。

    线下渠道方面,安克创新依托线上业务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及用户口碑,持续加速构建全球化线下销售网络。在北美市场,已成功进驻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开市客等国际知名零售渠道;日本市场则与7-11 等本土零售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欧洲、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区域市场亦通过拓展深化渠道布局,新增多个合作渠道。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公司在全区域新增多个城市的市场覆盖,实现渠道网络大幅升级,并成功入驻多家核心商超连锁系统,多渠道的渗透显著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触达与消费者可见度,有效助力公司全球化商业布局。

    安克创新NEBULA 品牌的户外智能投影产品目前涵盖两个系列:Cosmos 系列,专注于极致影音体验;Capsule 系列,强调极致便携。公司于2024 年8 月推出全球最小搭载Google TV 的智能投影仪——NEBULA Capsule Air。该产品沿用经典可乐罐设计,配备Power Bank Tripod 和Snap-On Base 等多种配件,同时搭载NEBULA IEA 4.0(Intelligent Environment Adaptation 智能环境适应技术),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流畅的投影体验。此外,公司还推出了NEBULA Cosmos 4K SE 投影仪,以4K 超清画质和Dolby Vision 技术呈现影院级视觉震撼效果。其搭载的自研NebulaMaster 画质引擎与独特的HybridBeam 混光技术,在超高亮度与广色域表现下,使每一帧画面都栩栩如生,带来沉浸式大屏观影体验。

    研发投入方面,2024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至21.08 亿元,同比增长49.13%,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53%,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24 年底,公司在全球共取得250 项发明专利,1030 项实用新型,957 项外观专利,并有多项知识产权正在申请中。

    人员方面,截至2024 年底,安克创新员工总数为5,034 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3.08%(2,672 人),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安克创新2025年一季度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025年一季度,安克创新实现营业收入为59.93亿元,同比增长36.91%;归母净利润为4.96亿元,同比增长59.5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40亿元,同比增长39.36%。基本每股收益为0.93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1%。

    德豪润达:2024年营收7.37亿元,2025Q1营收1.50亿

    2024年,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减少6.33%,其中,主营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6,402.47 万元,同比减少4.7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小家电行业发展影响,厨房类小家电需求处于饱和状态,同时公司对小家电业务优化调整后,根据市场对家电产品需求的变化推出以智能咖啡壶为主导的咖啡壶类产品而放弃了其他低毛利产品,导致厨房家电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6.12%等综合因素影响所致;国内主营业务收入24,972.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87%,报告期内,公司受国内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使车灯需求上升,LED车灯封装需求急剧上升的发展影响,LED封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5.93%,公司的车灯产品为国内多家车企的主力车型供货。

    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61,356.92万元,同比减少14.58%;销售费用 2,312.94万元,同比下降38.05%;管理费用 14,938.51万元,同比下降38.05 %;研发费用2,195.05万元,同比增长16.59%;财务费用1,138.01 万元,同比降低47.99%。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管理精减人员,降低人力成本,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贷款利息支出,同时为创立自主品牌的咖啡系列产品加大研发投入。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亏损19,797.01 万元,较同期减亏2,891.55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9,927.92万元,较同期减亏12.83%。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下降6.33%,小家电产品毛利率同比虽有所上升,但公司两大主业获得的毛利额仍未能完全覆盖公司的固定成本;公司LED相关业务关停后,尚未处理的相关闲置资产需要进行资产折旧且支付必要的维护成本,以及相关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等综合因素影响所致。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10,169.86 万元,同比增加106.44%,主要原因为计提小家电业务和LED封装业务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子公司大连综德所持的地块因闲置多年未建被政府无偿收回,对该地块的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净额计提减值同比增加所致。

2025年一季度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025年一季度,德豪润达实现营业收入为1.50亿元,同比下降1.77%;归母净利润为82.56万元,同比增长105.21%;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05.04万元,同比增长41.29%.

    成电光信2024年:营收2.79亿元,同增29.07%

    2024年,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加29.07%,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1)公司聚焦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技术优势并不断开发新产品保障公司业绩持续提升;2)报告期公司网络总线类产品和特种显示类产品销售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15,504.49 万元,同比增加39.81%,营业成本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主要因为本年交付验收的特种显示类产品定制化含量较多,毛利率较低,导致全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

    公司年内继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实施效果较好,最终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687.59 万元,同比增长12.38%;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上年度略有改善,但依然呈现净流出,金额为2,651.40 万元,较上期减少4.84%。主要原因系销售回款仍低于预期,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其回款周期受逐级拨付影响均相对较长,且部分回款为票据方式,报告期末尚未到期兑付。

    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总线产品和特种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高速网络通信组件、航电网络仿真、监控、测试设备、特种LED 显示产品、液晶加固显示产品等,目前销售稳定。

    公司2024 年市场开拓取得较好效果,与100 余个新客户建立联系,新签合同也较去年实现了较好增长。公司球幕产品完成多个新型号项目研发交付,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真实3D 显示等功能,主要参数居国内领先;FC 接口模块交付数量再创新高;TSN 产品实现首批交付,持续订单可期。

    报告期内获发明专利授权3 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 项。2024 年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投入1,637.99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87%,公司紧跟市场趋势,加快研发步伐,在产品研发中对标行业领先的技术标准,结合多年的经验技术积累,秉承匠心智造精品的理念,以持续增强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同期,成电光信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26.32万元,同比下降73.9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85.73万元,同比下降120.40%。

    合力泰2024年:营收13.27亿元,同减71.35%

    2024年度,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1.35%。

    报告期内,公司受行业周期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逐步停止运营持续亏损的传统手机业务板块,集中资源支持和保留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通显和电子纸业务板块。由于公司战略性缩减业务板块,叠加因长期经营资金不足引起的债务危机,造成客户和项目流失,导致2024年营业收入锐减。

    2024年12月31日,福州中院裁定确认公司及子公司江西合力泰的重整计划执行完毕。通过实施重整计划,公司负债规模较报告期初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由年初193.91%降低至27.52%,公司的净资产大幅增长,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8.56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各项偿债类财务指标也随之改善,减少大额利息费用和违约金负担,公司的流动性得到明显提升。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9亿元,净利润实现由亏转盈,主要原因是公司通过上述重整程序进行了债务重组及资产剥离,实现重整收益。

    公司因实施重整,生产经营进行了结构性调整,收缩业务规模、精简人员以及严控各项费用支出,但公司于2024年11月底才正式进入重整程序,逾期债务计提利息、罚息或违约金增加,全年财务费用仍然高企,同时因诉讼事项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以及部分资产被冻结、查封,对公司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01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79.0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1.90%。

    江西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电子纸业务的独立核算主体,以电子纸显示模组(EPD)为业务核心,提供相关垂直智慧物联应用生态链一站式服务,主营产品涵盖了1-42吋全颜色电子纸显示模组和整机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价签、阅读器、手写本等领域,覆盖智慧零售、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工业、智慧交通等各类IoT领域。

    宝明科技:2024年营收15.23亿元,2025Q1营收3.07亿元

    2024年度,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34%;期间费用合计22,76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32%,其中:销售费用3,726.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64%,管理费用5,928.3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71%,研发费用10,179.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22%,财务费用2,931.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16%。实现营业利润-8,874.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0.88%;实现利润总额-8,462.9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4.54%;实现净利润-8,349.7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3.58%;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7,635.0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8.35%;扣非净利润亏损8,474.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2.64%。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20,071.7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2,725.32万元,股本18,204.3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99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61.41万元。

    全年中尺寸及车载背光源实现较快增长,液晶面板深加工业务也稳步增长,手机背光源业务虽然有所下滑,但通过降本增效,手机背光源毛利持续上升。此外,公司在锂电池材料复合铜箔技术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创新性的推出新一代锂电复合铜箔,并已具备批量交付能力。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2025年一季度,宝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下降15.41%;归母净利润为-1760.52万元,同比下降79.79%;扣非净利润为-1559.84万元,同比下降25.24%。

    锦富技术:2024年营收17.97亿元,2025Q1营收4.51亿元

    2024年度,苏州锦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3.1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67亿元,同比下降19.27%;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17亿元,同比下降25.26%。

    公司液晶显示模组及整机业务持续恢复,共实现营业收入4.66 亿元,同比增长70.32%,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31 个百分点,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商显整机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

    本报告期,子公司奥英光电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向国内外市场深耕高端商显整机业务,除了继续保持与海康威视的良好合作,报告期内新增与SMART(全球知名智慧教育技术公司)、分众传媒、OK 智慧教育等企业合作,产品品类进一步扩充,目前其整机产品主要应用场景扩充至智慧安防、智慧教育、办公会议、医疗、商场及梯媒等。

    子公司江苏嘉视主营PC 显示器整机及模组业务,其新建的月产5万台显示器整机和8 万台显示模组项目生产线于2024 年4 月正式投产,报告期江苏嘉视克服产能爬坡时面临的内部系统建设,本地供应商重新导入、产品验证及体系认证等一系列事项,通过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优化并完善ERP、MES 系统,引进优秀的基层员工,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开拓市场,陆续通过了优派、同方、惠普、大华等终端客户的审厂并开始批量供货,本报告期江苏嘉视出货PC 显示器及整机近80 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40 亿元。

    公司于2023 年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在2024 年全面起量,本报告期实现销售收入6,319.45 万元,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项目初期投入较大,相关产品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提升也需要一个爬坡过程,导致本年度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毛利为负。

    子公司锦联星向吉利汽车下属多款车型供应氛围灯总成产品,同时获得了吉利汽车12 个定点项目开发资格,预计在2025 年陆续定点;此外,锦联星本年度取得领克、北汽、奇瑞等主机厂部分车型的氛围灯定点项目,年内已开始小批量供货。截至2024 年末,锦联星共有11 个主机厂定点项目在供货,8 个项目预计获得定点资格。

    2025年一季度,锦富技术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6.50%;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978.58万元,同比增长14.97%;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161.53万元,同比增长14.53%。

    美芯晟2024年:营收4.04亿元,同降14.43%

    2024年度,美芯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同比下降14.4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6,656.71 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308.20 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99,691.35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88,909.78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加权平均净资产17.22 元。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曲线,以光学传感器为代表的信号链产品系列布局迅速,客户端推广顺利,多款产品已经进入知名终端品牌的规模交付状态,该系列营收达6,913.89 万元,同比增长527.78%,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17.11%。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6,410.58 万元,同比增长59.7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0.60%,同比增加18.85 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180 人,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66.18%,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增长38.40%。

    同期,美芯晟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加32.18%;归母净利润为367.11万元。

    探路者2024年:营收15.92亿元,同增14.44%

    2024年,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10,662.31万元,同比增长48.50%,以高质量增长夯实行业地位,主导参与多项国家级标准制定,助力产业链“强基补链”,以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协同布局为抓手,推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牵引力。

    报告期公司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230.84万元,同比增长66.56%,归母净利润3,203.32万元,同比增长183.30%,归母净利润占集团合并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0.04%,

    触控IC:成功向头部面板厂商导入新一代显示触控产品,完成车载领域的新品验证,针对车载OLED柔性屏开发大尺寸、高性能触控芯片,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推进项目导入与技术适配。

    Mini LED显示驱动IC(AM方式):针对国内市场价格战加剧的挑战,加速供应链国产化以降低成本竞争力,同步开辟海外增量市场,培育高利润新客户;依托“背光+直显”技术双引擎优势,探索玻璃基等新材料应用场景,拓宽产品边界。市场拓展层面,面对背光市场格局固化问题,纵向调整策略:一方面下沉至模组厂合作,通过小批量量产验证快速切入实际应用端,并将经验复制至直显市场;另一方面深化与国内模组厂协同,缩短大客户验证周期,加速项目导入。同时,通过“技术定制+渠道下沉”双轮驱动,成功打通细分领域销售通路,构建多元化客户生态。

    同期,探路者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下降7.04%;归母净利润为4932.3万元。

    宇瞳光学:2024年营收27.43亿元,2025Q1营收6.15亿元

    2024年度,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56.12万元。

    2024年,宏观经济依然面临多重困难,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公司专注发展主营业务,深耕安防镜头市场,强化车载光学业务,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果。

    报告期内安防与消费类完成145款产品预研设计,实现35款新品开模及24款量产交付。

    公司积极布局优化智能驾驶车载光学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能,丰富产品品类,提高产品品质,开发新增国际、国内优质车载头部客户,积极扩大市场影响,强力推动车载光学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车载镜头业务增长较快,产品得到市场和客户高度认可,取得较多项目定点,份额增长态势明显,玻璃非球面镜片工艺、良率、产能大幅提升,ADAS镜头业务取得进展,激光雷达光学产品与主流厂商加深合作,蓄势待发,智能车灯立项开发。

    2025年一季度,宇瞳光学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8.18%;归母净利润为4884.87万元,同比增长21.33%;扣非净利润为4505.27万元,同比增长25.49%。

    美迪凯2024年:营收4.86亿元,同增51.38%

    2024年,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38%,归母净利润亏损1.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39.49 万元。

    公司积极优化业务与收入结构,投资了半导体声光学、半导体微纳电路(主要为MEMS)、半导体封测、AR/MR 部品、精密光学、微纳光学及智慧终端制造等业务领域。通过多元化布局,公司在优化客户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半导体器件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半导体声光学部分产品已连续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生产;公司SAW 滤波器晶圆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完成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交付。射频

    芯片BAW 滤波器谐振器性能通过客户验证;、AR/MR 光学零部件,公司与全球前三大光学玻璃材料厂商之一紧密合作,高折射率玻璃晶圆产品持续量产出货。

    精密光学:(1)公司配合知名终端客户开发光刻棱镜工艺,该工艺已开发成功并获客户认可。(2)光刻用掩膜版衬底生产工艺开发完成并逐步送样。(3)车载用激光雷达贴片棱镜开发成功并实现量产。

    微纳光学方面:公司开发了衍射光学元件(DOE)、匀光片、微透镜阵列(MLA)、晶圆光学模组及光学晶圆微封装等产品,部分已开始小批量生产,主要应用于通信和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

    同期,美迪凯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加29.0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99.2万元。

    华润微2024年:营收101.19亿元,净利7.62 亿

    2024年度,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9 亿元,同增2.20%;实现归母净利润7.62 亿元,同降48.4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91.0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23.06 亿元。

    报告期内,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虽然下游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产能释放和行业去库存的叠加效应,产品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大项目分别处于爬坡上量和建设期阶段,对公司利润指标造成了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与方案板块下游终端应用主要围绕四大领域,其中泛新能源领域(车类及新能源)占比41%,消费电子领域占比35%,工业设备占比15%,通信设备占比9%。

    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在产品与方案板块的占比从2023 年19%提升至21%。公司MOSFET、IGBT、SiC MOS、功率IC 等系列化车规级产品及模块产品,已通过产品组合形成解决方案进入国内头部车企及汽车零部件Tier1 的供应链体系,应用于如动力控制、车身电子及智能驾驶辅助等多个核心系统,并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受益于AI 等新技术驱动及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公司功率IC、IPM 模块、MCU 等核心产品,在家电、手机、计算机、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端稳定上量,产品在国内市场已形成较强品牌影响力。

    同期,华润微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加11.29%;归母净利润为8321.66万元,同比增加150.68%。

    赛腾股份2024年:营收40.53亿元,净利5.54亿

    2024年度,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3亿元,同比减少8.85%;实现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减少19.30%;实现扣非净利润52,194.88 万元,同比减少21.90%。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公司保持稳健的经营,综合毛利达42.77%。

    公司在消费电子板块深耕多年,具备成熟的大型项目经验及深厚的智能设备技术积累,深度绑定大客户产业链。公司的智能制造设备基本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耳机、手表、智能音响、MR等终端产品。公司的智能制造设备除了应用于终端产品整机的组装、检测环节,纵向已延伸至前端模组段、零组件的组装、检测等环节,且模组段、零组件环节的设备种类及客户群体在不断地拓展中。公司深度参与客户新产品及零组件的研发,获得了领先的技术地位。公司正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半导体板块是公司重要的业务领域,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继续精益求精,积极跟进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在历时两年多完成自主研发的AI检测软件后,针对半导体晶圆复杂的缺陷种类和算法进行了特定的升级优化,同时在客户现场进行实测验证。通过对实际晶圆的大量验证测试,较原有的检测工艺算法,AI检测系统在缺陷检出和分类准确率上均有较大的提升,在一些特定的缺陷上提升超过5%。通过AI检测系统,客户在降低制程工艺难度的同时,产品成品良率也得到了提升,公司AI检测系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研发团队基于此系统同时深入拓展了其它制程设备,如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芯片封装检测、碳化硅晶圆检测等。

    同期,赛腾股份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0亿元,同比减少5.67%;归母净利润为6836.02万元,同比减少27.62%;扣非净利润为6071.11万元,同比减少31.92%。

    麦格米特2024年:营收81.72亿元,商显电源继续保持行业头部

    2024年,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00%;实现营业利润45,635.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87%;实现归母净利润43,612.1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70%;实现扣非净利润36,640.31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07%;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865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81%。

    2024年,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销售收入37.38亿元,同比增长 42.7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5.74%。2024年,公司新能源及轨道交通部件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下降22.7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71%。2024年,公司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收入6.27亿元,同比增长7.3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67%。

    2024年,公司电源产品销售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10.9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8.80%。公司电源业务主要包括医疗电源、通信及服务器电源等网络电源产品、电力电源、工业导轨电源、光伏&储能&充电桩核心部件、LED 显示电源、显示设备相关电源、OA及PC电源等产品。公司电源产品已逐步覆盖工业、商业、消费等多领域众多一线龙头客户,或将成为公司未来销售收入规模增长主力。

    报告期内,公司电源产品事业群下各产品线业务发展呈现差异,其中,公司显示电源业务实现了较好增长:日本OA市场开拓成果初显,OA电源2024年增势较好,核心客户项目进展顺利,为将来的订单批量增长奠定了基础;商显电源继续保持行业头部,业务发展持续稳步向前;此外,公司此前在PC电源领域新获准进入供应链的头部客户在2024年开始陆续有正式订单落地,助力核心客户的国产化需求,为公司低功率电源业务的后续增长打开新的增长极。

    同期,麦格米特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加26.51%;归母净利润为10725.59万元,同比下降22.57%。

    海目星2024年:营收45.25亿元,Micro LED中试线已出货

    2024年,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5亿元,同比下降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6,306.82 万元,同比下降150.68%;实现扣非净利润-21,567.12 万元,同比下降186.79%。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149,895.68 万元,较期初增长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2,641.60 万元,较期初增长37.58%。总资产及净资产增长主要系本报告期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的增资款所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均下降,主要系2024 年利润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海目星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研发投入以夯实自身“激光+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壁垒,聚焦行业头部客户以实现经营风险控制,积极开辟海外市场以打开业务增长空间。公司努力筑牢锂电、光伏、3C 等主要业务核心壁垒的同时,开辟了医疗、仓储物流等新兴业务,各项业务均取得良好发展,尽显经营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约50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4%,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在手订单约为72 亿元(含税),同比下降约4.5%;截至2025 年3 月31 日在手订单约为92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30%。

    锂电领域,在国内需求放缓之际,海外市场布局成果显著,新签订单总额34.62 亿元,同比增长51.5%,在手订单总额57.41 亿元,实现2024 年营收28.06 亿元,收入占比62.01%。

    消费电子领域,依托终端需求回暖契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多项技术路线突破,全年完成7.9 亿元新签订单,在手订单2.5 亿元,实现2024 年营收6.01 亿元,收入占比13.29%。

    光伏领域,在行业下游环境集体面临困境的不利影响下,依然完成了3.7 亿元的新签订单,在手订单10.3 亿元,实现2024 年营收6.11 亿元,收入占比13.50%。

    新型显示领域,巨量转移设备验证转移良率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标准(99.9999%);巨量焊接设备已经完成G2.5 代面板尺寸设备开发,进入小批量的量产测试;激光修复设备配合后续的补芯与焊接制程,面板点亮良率可达99.9999%。目前,涵盖相关三款设备的首条Micro LED 中试线已顺利出货。

    同期,海目星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下降48.58%;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89亿元,同比下降556.46%。

    华海清科:2024年营收34.06亿元,2025Q1营收9.12亿

    2024年,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6亿元,同比增长3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2,340.79 万元,同比增长41.40%;实现扣非净利润85,617.72 万元,同比增长达40.79%。

    华海清科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半导体装备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CMP 装备、减薄装备、划切装备、边缘抛光装备、离子注入装备、湿法装备、晶圆再生、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等,初步实现了“装备+服务”的平台化战略布局。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已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大硅片、第三代半导体、MEMS、MicroLED 等制造工艺。

    华海清科持续优化生产、管理等内外部资源,对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各环节流程进行科学规范与优化,通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公司将持续不断地加强国内外销售渠道建设,提高新客户、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助力未来市场份额提升。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海清科(北京)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的“华海清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公司化学机械抛光机项目生产配套工程(即天津二期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同时公司完成芯嵛公司控股权收购,实现对离子注入核心技术的吸收和转化,跨越式地完成新产品和新业务板块布局,此举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并推进公司“装备+服务”的平台化发展战略。

华海清科2025年一季度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025年一季度,华海清科实现营业总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34.14%;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15.47%。

    凌云光:2024年营收22.34亿元,2025Q1营收 6.14亿

    2024年,受终端客户需求放缓影响,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业务在报告期内有所下滑,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22.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5.42%;归母净利润1.0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4.69%。

    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包括:(1)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在收入减缓的情况下仍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44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19.89%,相较2023年同期提升2.48PCT;(3)投资收益较同期减少48.55%。

    公司2024 年毛利率提升至34.66%,同比增长3.72 个百分点,核心竞争力得以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电子中的视觉系统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公司自主研发的胶水点检AI 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应用,成功攻克超窄空间检测难题,精度高达0.03 毫米,显著提升了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在2024 年向东南亚市场成功交付了上千套专业化视觉引导和检测系统,彰显国际竞争力。

    在2024 年,公司FZMotion 光学运动捕捉系统依托在影视、科研等领域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应用在无人机、无人车、人形机器人等空间轨迹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虚拟仿真与本体映射,逐步在机器人头部企业实现商业落地,在2024 年实现单产品收入增长40%,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动数字人、AR/VR/XR 创新应用落地。

    2025年一季度,凌云光实现营业收入 6.14亿元,同比增长 38.57%;归母净利润1,498.5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原因系:1)公司“视觉+AI”产品组合不断完善,工业智能制造赛道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温和复苏;2)国内具身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元客视界光学动捕产品FZMotion,可以较好的助力人形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与训练,收入实现大幅增长;3)公司收购的JAI 在年初顺利完成交割、并表,相关业务在快速整合、协同中。

    先导智能:2024年营收118.55亿元,2025Q1营收30.98亿元

    2024年度,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55亿元,归母净利润2.86亿元。

    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88,549,198.15 元,同比下降39.18%,主要系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设备验收节奏有所延迟所致,毛利率同比提升至38.94%。非锂电业务方面,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7,331,529.02 元,同比增加30.49%,毛利率同比提升至21.05%;光伏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6,992,688.46 元,收入占比提升至7.31%;3C 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88,766,978.00 元,收入占比提升至5.81%,公司平台化战略成效逐步显现。同时,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升级,2024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831,336,507.36 元,同比增加26.31%,收入占比提升至23.88%,毛利率同比提升至39.32%,公司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订单维持良好态势,其中海外订单表现亮眼,海外业务逆势快速增长,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子公司立导科技可提供基于自研3D+AI 视觉算法、精密流体技术、集成测试平台为核心的多系列3C 领域智能装备,包括:视觉测量、AI 瑕疵检测、五轴高速点胶、大流量封胶、成像测试、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及3D 组装等设备,主要覆盖消费电子(MR、TWS、Watch、手机、电笔、平板等)、智能汽车(Pack&CTP、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与数字能源(集装箱储能系统、超充充电桩等)三大智能领域。

    2025年一季度,先导智能实现营业收入30.98亿元,同比下降6.42%;公司实现净利润3.6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5.645亿元下降35.28%。

    矽电股份:2024年营收5.08亿元,2025Q1营收9236.70万元

    2024年度,矽电半导体设备(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归母净利润91,868,196.81元,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维持了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244,387.62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得到大幅改善,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公司新项目所积累的技术成果正转化为市场成果,新项目在高端半导体器件及先进制程应用领域获得了机会。半导体晶圆探针台方面向高端应用领域推进,光电晶粒探针台领域继续创新稳固优势地位,分选机领域用创新牵引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是中国大陆首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产品应用于国内领先的封测厂商和12英寸芯片产线。公司搭载自主研发光电测试模块的晶粒探针台,已应用于国内多家领先的光电芯片制造厂商,满足新一代显示技术Mini/Micro LED芯片测试环节设备需求。基于公司在探针测试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半导体专用设备行业的经验,公司研发并量产了分选机、曝光机和AOI检测设备等其他半导体专用设备。

    公司分选机的高精度摆放对小尺寸Mini/Micro LED产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025年一季度,矽电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236.7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283.79万元减少了47.09万元,降幅为0.51% 。归母净利润为1150.4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400.65万元减少250.22万元,降幅达17.86%;扣非净利润为1020.0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337.06万元减少317.02万元,降幅为23.71%。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2025光峰专显核心伙伴峰会圆满落幕2025光峰专显核心伙伴峰会圆满落幕作者:pjtime资讯组  25-04-27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信号处理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