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企业加速LED直显市场布局,掀起新一轮增量战
近日,TCL华星在苏州基地成功举行MLED项目COB直显产品量产仪式。TCL华星首款Mini LED产品——P1.2 COB显示屏正式实现量产下线。“这家全球显示面板第二强的企业,终于向LED直显市场打出了第一枪”,业内人士如此分析这一事件。
过去3年,COB技术LED产品是LED直显行业增量最大的技术类型,几乎连续实现翻番式增长。其中,P1.2间距产品则是目前小间距LED直显市场需求量最高的代表尺寸,处于先进性、清晰度性能和成本友好性的平衡点。Mini LED技术则是包括LCD背光和LED直显在内,目前应用增量最大的先进技术。TCL华星选择量产Mini LED P1.2 COB显示屏,显然不是一个“技术储备”,而是用于实打实争夺市场份额的“大动作”。
面板企业争夺LED直显市场成为新常态
作为显示行业最具“巨无霸”特征的面板企业,其在LED直显行业的布局,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例如,8月6日到9日,全球面板业老大京东方在DIC EXPO 2025展会上,展示了α-MLED技术:包括直径1.5米的LED球形显示屏、行业首款81.3英寸P0.9镜面超细微间距COB新品等,给与会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乎同期,消息称,全球最长的LED屏项目——成都世运会总长408.5米、宽26.7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可视距离达6公里的“天府大屋檐”;以及,灯条长度达16.2万米、屏幕面积达52000平方米、实现800万像素点高清显示的高218米的天府双塔“光影外衣”LED金属灯条屏等标志性项目,均采用京东方LED显示产品。此前,京东方还取得了LED芯片企业华灿光电的控股权。
再例如,今年5月24日,显示面板巨头惠科与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惠科计划在顺庆区投资建设全色系M-LED(即Mini/Micro LED)新型显示芯片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设计月产能达100万片,分三期建设,主要生产全色系M-LED新型显示芯片。另据消息,今年2月,绵阳惠科Mini LED一期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背光模组和直显模组生产线;同月,惠科投资约90亿元的Mini 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亦在湖南开工。惠科正在打造从芯片到终端的LED显示全产业链。
包括群创、友达、三星、深天马、维信诺等全球显示面板巨头,都已亲身入局LED直显市场,借助Mini/Micro LED新技术的崛起潮流,期望在下一代显示品类上抢占先机。这次TCL华星的新项目投产,只是这轮“大潮”中一名悍将的“一次精准布局”。
巨大利益,驱使面板企业火速入局LED直显圈
为什么LED直显行业吸引了几乎全球所有的面板显示厂商,让这些资产动辄千亿、乃至万亿级别的企业心向往之呢?答案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Mini/Micro LED新技术正在带来崭新的可能。例如,液晶和OLED显示在百英寸级别及以上更大尺寸线上,受制于玻璃基板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大尺寸化。而LED直显依托拼接技术,则毫无大屏化的压力,在数字社会“显示视窗”加速普及下,呈现出其在高端应用工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Mini/Micro LED新技术在色彩、亮度、对比度等方面的优势,也让其成为下一代中小尺寸屏幕的备选项之一。比如,2024年惠科成功点亮业内首款基于玻璃基HMO背板的6.67英寸Micro LED直显屏体——即从几英寸到百英寸的现有液晶和OLED显示产业主阵地,也面临LED直显的冲击。虽然这一尺寸段LED直显的成本、工艺成品率依然受限,但是面板巨头不敢打赌这些难题永远不会被突破。
“为未来显示定义一条可能路径:这样的目的下,今天的面板巨头怎能不醉心于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的持续投入呢?”
第二,Mini/Micro LED显示亦与面板企业现有的核心业务,即液晶显示高度匹配。如在8月初的ChinaJoy2025展会上,TCL华星副总裁、IT SBU总经理李志生表示,Mini LED的超高分区控光技术使产品的对比度提升了1000倍,显著提升黑场表现与层次感,结合QD技术可以让LCD显示与OLED产品效果极度接近,但是Mini LED-LCD的成本却要比OLED低很多。
实际上,满足HDR超宽动态需求的LCD背光分区,与LED直显具有异曲同工的特点。10000分区可视为同等数量的黑白像素点;海信新推出的RGB彩色背光分区技术,则相当于同等数量的彩色像素点——如果觉得大屏背光的分区看做像素点“尺寸太大”,那么面向车载、平板或其他手持设备的中小屏幕分区,其LED晶体密度已经非常高、分区尺寸大幅缩小。如深天马推出的12.3英寸AM Mini-LED背光车载屏,亮度峰值最高可达1500nits,动态对比度更超越1,000,000:1,实现对单独光源的主动控制,其背光俨然就像一块小的LED直显屏。
“新一代高性能LCD显示产品的竞争离不开LED技术的持续进步。而后者的进步使得其液晶背光技术与LED直显越来越相似,共通技术占比大幅提升、产线共用性良好。甚至COB、MIP、玻璃基等最前沿的先进LED直显技术,也已渗透至背光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做LCD显示,就必然要做先进背光,而做先进背光,自然就会衍生出LED直显大屏的技术与制造能力。
所以,无论是从LCD技术的持续迭代看,还是从未来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看,LED直显与Mini/Micro LED技术都是面板企业的必争之地,而且可能演化成“决定生死的主战场之一”。
巨头持续发力,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面板企业加盟Mini/Micro LED赛道,对于Mini/Micro LED持续的创新、技术迭代,加速产品和市场成熟,是好消息。但是,从竞争角度看,面板巨头的入局,显然对传统LED直显产业带来了新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第一,面板企业的“巨头”形象,在软实力上肯定占优,会显著推动LED直显行业龙头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与竞争。
第二,面板企业加大Mini/Micro LED显示投资,必然带来新产能,对市场价格内卷、过度竞争等方面,会持续增加强力筹码,更多的资源和资本投入,会让Mini/Micro LED竞争周期更显迅猛和短促。
第三,部分面板企业进行LED产业链全链条整合,如京东方通过收购拥有了华灿光电芯片资源、惠科则自建芯片基地,三星、友达等企业也掌握有芯片资源。结合这些企业在封装和终端市场的投入,以及面对TFT主动玻璃基封装新技术时其固有的TFT玻璃部件的庞大产能优势,将形成一种“新的战略格局”,对整个LED直显供应链的传统规律和逻辑形成挑战。
品牌优势、资金与人才优势、TFT基板优势,以及当前的大手笔投资,这些都让面板企业加盟LED直显必然成为足以改变行业全球格局的重大变量。
可以预见,随着面板巨头们凭借其深厚积累与战略决心持续加码,LED直显市场格局将迎来深刻重塑。这场由技术革新与跨界竞争共同驱动的增量之战,不仅将加速Mini/Micro LED技术的普及与成本优化,更将推动不同厂商竞争逻辑的转变,带给行业企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