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与中庆联合共建师范生智能实训产学研基地揭牌

pjtime资讯组 2023-06-13

    6月9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本科高校“新师范”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助推湾区新师范高质量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大召开。会上华南师大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与现代中庆联合共建的“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正式揭牌。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文海、李川江,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宋冬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闫寒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未来教育学院袁莉教授,澳门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温佩娣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小华博士,华南师大教务处副处长赵艺,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副院长穆肃,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东茂,以及湾区高校代表共80余人应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专题发言、自由研讨、场景观摩、案例分享等形式进行,赵艺、穆肃分别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和报告环节。

    开幕式

    姜琳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赋能潜力。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高校中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应用。作为广东省“新师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推动实施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创新实践案例”,得到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认可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大湾区高校同行能够深入探讨、共谋发展,加快推进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再上新台阶。

    陈文海在致辞中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阵地,师范院校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怎样的师范生?要怎样培养师范生?”的挑战和机遇。华南师大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服务师范生高质量培养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方案”,展示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同时指出,在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要关注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提升数据安全和伦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揭牌仪式

    姜琳、陈文海、李川江、宋冬生、赵艺、胡小勇、宋东茂等共同为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进行揭牌。

    基地由华南师大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针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难点、痛点和核心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开展师范生教学能力智能实训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开发。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智能实训平台,为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范生提供专业化、智能化、前沿化的技术支撑。

    主题报告

    专家们分别作了“师范生‘被课程’:如何突破,智能何为?”“内容为王、教师为本:面向数智化胜任力的学习研发”“智能升级、何以育师?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技能智能训练的创新实践”“为明天而教和学:探索智能时代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基于计算思维的AI-STEM项目何以促进师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高校教学与教师培养的影响及应用”等主题报告。在自由探讨环节,各高校代表畅所欲言、现场气氛活跃,观点精彩纷呈。 

    鉴定会

    同期,基地举行了“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系统”鉴定会。

    鉴定会由华南师大科技处处长赵灵智主持,专家组由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冬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广东省教研院院长傅湘龙和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汤庸教授组成。在观摩系统、功能体验、审阅科技查新材料、听取报告交流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的研发推广填补了国内同类系统的空白,同时建议扩大试点试用范围以提升诊断指导的精准性。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体验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反响热烈。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信号处理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