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进步的一环:论首个我国制定的电影放映国际标准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发布由中国提案并主导制定的电影标准ISO 5926:2023《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从“填补空白”的角度看,这一事例被舆论界称之为“由我国提案制定的首个国际电影标准,既填补了我国在电影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也打破了国外技术标准垄断,同时还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电影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争取了主导权。”
不过既然谈到了“国际竞争”,那就必须谈一谈另一个国际电影放映标准体系“美国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即行业经常提到的DCI标准、DCI认证——国际市场上,DCI和ISO在电影放映系统标准上,处于竞争关系。目前,DCI的实际市场影响力显著高于ISO。
标准之争,其实本质是“实力”的较量
美国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背后的核心是美国好莱坞的影片制作军团。DCI标准在全球市场,能够以一国的企业间协调标准的组织形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全球标准,背后是好莱坞影片、美国文化和知识产权产业、美国电影放映系统和电影消费市场的全球地位与实力的体现。
首先,美国企业TI提供的DLP解决方案、DMD光阀芯片,是全球主流的投影技术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核心“CPU”,不可或缺的垄断性技术资源。这就决定了,美国产业界在数字电影放映标准上,具有“原点”式的优势和话语权。
其次,好莱坞影片直到目前也是全球“最”为流行的“国际电影的模板”。无论影片质量如何,好莱坞大片都能率先获得全球市场的入场券,跨入别国市场大门。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电影制作产业安全,不得不建立一定的配额和档期管理的行政性机制。
第三,美国为代表的北美电影消费市场,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大的电影放映设备和票房市场。全球领先的放映技术、制片技术均领先在北美地区投入使用。例如,目前XR虚拟制作技术高度走红,其主要核心背景屏供应商均来自于我国(我国企业洲明科技在好莱坞XR市场拥有8成份额),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规模,美国好莱坞要领先我国电影制作产业界1-2年。
第四,美国模式和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输出,给美国电影产业链带来了“超值收益”。收益高、投入高,进而持续领先的正向反馈循环已经保持了数十年。到美国电影产业界淘金,可以说是从卓别林(这位德国喜剧大师的主要作品均在美国完成——虽然最后美国政府驱逐了这位喜剧大师)时代就开的。
汇聚全球电影产业链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消费优势……这是美国DCI标准为啥能够在全球有重磅话语权的原因。对此,可以举一个例子,目前我国领先的激光放映技术,荧光色轮这一创意也是其发明人在美国时期提出的,只不过最终落地在了深圳;我国企业大量参与的LED新兴技术放映屏幕市场,其基础技术LED显示亦是最早来自于美国的创新成果。
恰是这样的历史性和现实优势,电影市场中,DCI标准实际上是比ISO标准更国际化的一个存在。特别是当美国也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ISO/TC 36)的投票权成员,并拥有更大话语比重的时候,导致DCI和ISO的竞争,长期处于ISO标准必须兼容、至少不反对DCI标准的状态下。这也让ISO的电影放映标准“存在感不足”。不过,以上种种的情况,现在出现了新变化。
电影设备和文化圈的新“山头”
在与DCI的国际电影放映标准竞争中,ISO也好、其它国家也好,缺乏的是关键技术、院线市场话语权和电影内容供给能力,这三大基本实力。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我国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第一,在新兴放映技术上,我国在传统投影放映机的激光光源技术开发与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影光峰在国内院线市场激光光源机型中占比持续超过60%。同时,在崭新的LED电影屏市场,我国企业凭借LED产业链的创新与制造综合优势,已经取得从XR虚拟制作到终端放映的全面领先性。
第二,我国国内电影消费全面崛起。仅从院线市场规模(非票房)看,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电影消费市场。设备和设施采购规模上的优势,让我国产业在参与国际的设备标准制定时更具有话语权。
第三,国内电影内容市场蓬勃发展,诞生了一些中国故事、中国风貌、中国特色的影片。虽然从全球市场看,国产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依然比较艰辛;但在国内消费市场,本国大片抗主流的趋势已经形成。这一点即与国内电影产业的整体进步息息相关,也与好莱坞近年来整体制作水平、特别是剧本和选题水平下降有密切关系。此消彼长,我国电影内容产业走向国际的机会之门已经打开。
第四,中国整体国际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加,特别是在科技产业链上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加,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电影设备市场标准制定提供了宏观背景。
实际上,具有以上几个特点、能够广泛参与国际电影设备标准竞争的国别并不多。美国是目前的产业老大;此外苏联也曾经在国际电影标准上进行过努力。但是苏联后期僵化的文化体质和消费类科技创新短板,决定了其不可能成功抗衡好莱坞和DCI。而更多的ISO组织参与者,在电影产业、尤其是设备产业上,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利益,不具有广泛争取标准话语权的基础和动机。
“某种角度看,我国电影产业国内推荐标准,成为ISO国际行业标准,是ISO和DCI话语权之争的‘新回合’;也是我国相关产业话语权与好莱坞之争的新回合。”——行业专家指出,不是说具体的这一个新标准就能改变什么;而是这一事情的发生,打开的是新时代大门的一条缝隙。
新标准,兼顾低端,更有向上体现我国优势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指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数字影院装备系统的创新升级。其中,“重点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院LED屏等技术与设备,抢占技术制高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努力提高国际标准参与和引导能力”是重要任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放映系统的技术、产品、方案和标准,也是电影产业链硬件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电影强国不可或缺的产业“支撑”点之一。这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亦与我国在激光显示、LCOS光阀、LED显示上的持续进步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
星轶放映厅采用洲明UC-A41 LED电影放映系统
从具体的《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准看,主要的行业争议点在银幕中心亮度、亮度均匀度两大关键参数。这其实体现了“旧设备、旧技术、旧供给”与“新兴科技”的不同。例如,中心亮度上,激光显示的优势、尤其是系统长期应用,部分性能衰减后的亮度优势,是显著高于传统汞灯等灯泡放映机系统的。我国已经实现院线市场,激光光源超半数的替代进程,这是全球领先的,但是从全球放映机市场格局看,汞灯等灯泡产品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存量的主流”。
和激光放映系统、LED显示系统比较,在均匀度上汞灯更处于劣势。特别是新型的LED放映系统,均匀度上可以轻松做到90%;中心亮度更可以全寿命保持“暗室观影环境中的最高需求水平”——可以说在参数性能“向上”的过程中,极具竞争优势。作为LED大屏第一大国,占据全球LED显示屏七、八成市场的中国制造,有信心在LED电影放映系统上,在未来持续领先。
例如,6月13日,光峰科技旗下子公司中影光峰在上海发布旗下首款LED电影屏——VLED LED Cinema,正式进军LED电影屏领域。前夕,中影光峰第28666套ALPD®激光光源刚刚落地如皋市星阑影城有限公司。中影光峰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的支柱型企业。
“新技术的出现,是我们进军国际市场和国际标准的机会,但是也会遇到存量性市场参与者的阻力。”行业人士指出,这就要求在标准上即体现“我们的优势”,又照顾“落后者的现实”。“(标准)虽然不完美,但这是行业技术升级和换代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综上述,《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带来了我国在国际电影标准领域的新突破。这是我国电影产业链整体实力上升的必然和体现。但是,前方要走的路、要翻越美国DCI这座大山,依然充满挑战。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必须以创新为基础,矢志不渝的不断奋斗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