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豪赌败阵 上广电巨亏带来的启示
“日本企业牢牢控制着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上游环节,国内企业在没有资金和人才积累的情况下各自为政,造成全行业无法成功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追赶,陷入集体困境”。
液晶豪赌败阵
4月13日,上广电集团总部大门口,身着日式制服的保安加强了对进出人员的检查。这里的建筑设计也带有日式风格,有日本人进出时保安们会以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他们。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国内平板显示巨头,曾以成为“中国索尼”为目标的上海最大的电子企业,却因旗下中日合资上广电NEC公司的巨额亏损,陷入了被上海仪电托管的惨境。保安们被要求阻止最近不请自来的记者们,否则饭碗将会不保。
在上广电保持沉默的时刻,业内已经盛传——从2008年底开始,上广电着手裁员,留下人员需自愿降薪20%,否则走人,并开始考虑给部分员工放假。而大部分银行已经不再给其贷款,员工工资的发放已成为难题。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目前,上广电集团2009年正职领导岗位薪酬下调20%,2008年度绩效薪酬下调50%;副职领导年薪也下调10%。上广电当初投资10亿美元上马五代线,主要资金来源是银团贷款。这些资金有些已经到期,各家银行都在抓紧催款。
从上广电集团总部到上广电NEC,只有出租车起步价的路程。4月13日正是周一上班的日子,厂区却几乎没有人员进出。上海媒体报道说,上广电NEC去年10月份高峰期内员工高达5000人,但目前只有3000人。
上广电 NEC是成立于2003年11月的中日合资企业,中方控股75%,拥有中国第一条五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是目前内地主要液晶面板生产线商之一。它的出现曾被业内视为中国家电企业进军上游的标志。
合资项目的中方股东是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由上广电集团和旗下上市公司广电电子、广电信息三方共同持股,比例分别为62.5%、18.75%、18.75%。
4月15日,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同时发布公告表示,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国资委成立的工作小组制订的解困方案初步获得通过并停牌一个月。
方案具体内容目前尚不得而知。资本市场预计,如若保证这两家上市公司2009年业绩盈利,必须剥离液晶资产。
据这两家上市公司的2008年报披露,广电信息2008年预计亏损9亿-10亿元人民币;广电电子预计亏损额为9亿-11亿元。至于巨亏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下半年液晶面板的销售价格与市场需求大幅下滑。
其实2007年上广电就出现巨额亏损,该集团领导班子也于这一年换届,新管理层上任后,延续了前任的平板转型战略,同时要求合资公司采取措施止亏为盈,但除了2008年上半年盈利外,其余时间差不多都处于亏损状态。
这与上游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有关,上广电一直都依赖NEC公司先前与日本材料供应商的关系,在日本进行采购,采购成本过高。而去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液晶面板市场价格大跌,顿时令上广电雪上加霜,陷入亏损泥潭。
生不逢时
2003年以来,液晶、等离子电视在中国持续升温,并在2004年底实现了平板电视对传统彩管电视的市场逆转。
2003年,台湾液晶面板产业紧随该地区全球领先的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制造业,获得了蓬勃发展。随着台湾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企业进入内地,友达广电等台湾液晶面板制造商也纷纷紧随客户在内地设厂。
实际上,上广电NEC项目跟台湾企业西进运动同在2003年启动,并在2004年和台湾面板商几乎同时投产。
南方周末记者查看广电电子的财报发现,2003年成立上广电NEC公司之前,上广电一直在传统显示器件领域顺风顺水,直到2005年公司开始向平板转型才出现预亏。从2005年开始,公司虽然迅速剥离了传统显示器件业务,但液晶产品快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充,价格持续下跌,从2007年开始,出现严重亏损。
两岸的面板产业,几乎同时起步,结局却南辕北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橘生淮北则为枳?根源在于上广电自身实力不济,上广电虽然是个液晶面板的急先锋,但当时只是国内家电企业的二线梯队,以至于当时日本人把它称为“中国索尼”时招致业界一片嘲笑。
一个产业的升级,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上广电固然有贴近中国市场之便,但缺乏液晶面板领域的技术人才。另外,国企色彩浓重的上广电在公司决策和市场反应速度上,也较很多竞争对手来得迟缓。
2005开始,台湾、韩国、日本液晶面板厂商的第六代、第七代生产线纷纷量产,相对上广电的第五代生产线,它们的液晶面板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2006年底,上广电规划在上海莘庄附近的平板产业显示基地再建一条第六代生产线,并于2007年得到上海市批准。原定2008年9月底要开工建设,却没有解决资金问题。此时,日本夏普又提出要和上广电组建第7.5代生产线,于是又开始与夏普的谈判,之前的规划被束之高阁。
尽管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上广电一直无法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毕竟上马一条生产线需要近百亿元的投入,这让它只能对日方马首是瞻。
2006年6月,日本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向上广电NEC注资 2500万美元,占3.64%的股份。
作为交换条件,大和证券担任了上广电集团的财务顾问,作为回报,大和证券拉来了结构复杂的TFT-LCD项目银团贷款,这使上广电集团肩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在销售下滑之后,上广电的债务危机终于爆发,并导致政府不得不指定上海仪电接手托管。
核心技术短板
“面板产业对经济危机很敏感,行业波动特别大。但主要问题在于不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关注彩电产业的西安交大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胜对记者说。
从2003年以来,上广电的液晶豪赌可谓煞费苦心。在上游元器件和下游消费终端业务上不断出手,围绕着上广电NEC进行布局。
摊子不可谓不大,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与京东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不同的是,上广电选择合资模式发展液晶面板,因此处处受制于人。实际上,日方卡住了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关键原材料和设备,二是技术和资金。
为了掌握合资企业的主导权并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日方通过掌握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对合资企业的供应来强化实际控制,上广电NEC公司所有的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其成本占了总成本的70%-80%,而上广电NEC的生产技术及专利也全部都从三井-住友财团的NEC公司引进。
在液晶设备方面,包括清洗设备、显影设备、湿刻蚀设备和抗蚀膜剥离设备等,相当一部分也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
上广电NEC在自己的上游关键零组件配套上也主要是与日本三井-住友财团企业的产业相配套。
在全球液晶面板产业链条中,日本企业控制着上游环节,让出了中间的总装环节给中国台湾和内地,而国内企业原本可以在占据下游后逐步向中游靠拢,但却最终失败。
在三井物产工作过12年的《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作者白益民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上广电等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失败的根源在于,大家只想着进一条生产线,在没有资金和人才积累的前提下,企业各自为政,造成全行业无法成功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追赶,陷入集体困境。
面对中国液晶产业发展的困境,2006年12月,上广电、龙腾光电和京东方宣布将各自旗下的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剥离出来,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统一运营,但最终因地方政府利益难以协调未果。
可喜的是,前不久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让液晶面板产业看到了曙光。但张胜提醒说,电子信息规划要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解决基础工业配套问题,这也是台湾和日韩面板产业战无不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