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景行科技集团董事长迟伟做客人民网
10月18日,圆明园被毁150周年,“再现圆明园”科研课题数字化技术负责人伟景行科技集团董事长迟伟做客人民网,给您再现一个全新的数字圆明园,并揭示中国数字博物馆、数字城市设计中的奥秘,阐述伟景行科技集团作为民族企业如何在CG行业自主创新。
圆明园罹劫150周年 伟景行再现昔日辉煌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2009年4月,“再现圆明园”项目启动,伟景行作为数字圆明园项目的发起者之一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方,就新技术背景下的遗产保护与展示做出了探索。数字圆明园运用数字化的手段通过数字档案馆、VR系统、网络平台等媒介,对圆明园进行权威的、全面的复原工作。实现了公众数据与专家数据的选择性互通;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基于网格的数据多级无缝拼接技术保证了海量数据的三维空间关联、网络发布,顺畅浏览,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基于数字地球的文物、古迹、遗址保护复原研究信息集成共享与展示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既避免了因所谓的“重建”和“复原”,对历史文化遗迹实体所带来的新一轮“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又可以更广泛、更便捷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研究、讨论、学习、欣赏的,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虚拟平台。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圆明园提供了平台支持和数据支持;为广大圆明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虚拟游园空间。
2009年4月,“再现圆明园”项目启动。项目启动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梁伟副院长找到我,提出系统化再现数字圆明园的想法,希望我能够参与进来,利用伟景行的数字技术实现圆明园研究成果的再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知道,郭黛姮先生研究圆明园已经十几年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郭黛姮教授治学严谨,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出版过《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乾隆御品圆明园》等著作。郭先生领导的清华团队与梁院长领导的设计研究院加上我带领的数字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我们相信可以做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第一期工作已经结束,通过资料收集和原始档案数字化,形成了基础史料数据库,完成正大光明、九州清宴、方壶胜境、同乐园、含经堂等22个景区,其中20个景区在圆明园,2个景区在长春园,完成55个时空单元的全景复原三维模型库,精确复原了圆明园建筑的彩画装饰,是目前关于圆明园精度最高、内容最丰富、涵盖时期最全面的数字化复原工作。
再现圆明园项目是基于伟景行CityMaker技术平台来做的,这个平台是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所和北京伟景行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3D数字城市可视化技术平台。该项目得到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等多项政府科研计划的支持。CityMaker能够真实地再现场景的虚拟三维空间,并支持天气、24节气、地质变化等多种特效技术。人们只需使用鼠标、键盘即可在虚拟三维空间中顺畅浏览城市等场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而在更广泛地应用层面上,CityMaker的网络技术,能够将三维数据、专业信息数据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专业的用户和互联网用户,辅助他们开展基于网络的专业3D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公众参与互动应用。
借助CityMaker技术,“再现圆明园”精确复原了圆明园建筑的彩画装饰,精确真实到了一砖一瓦,是目前关于圆明园精度最高、内容最丰富、涵盖时期最全面的数字化复原工作。数字圆明园通过CityMaker的数据生产和管理技术形成了一套专业的遗址数字化虚拟复原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起基于网络的面向公众的圆明园数字化虚拟复原权威数据集,真实地完美地再现圆明园当年的华丽面貌,精致地还原每一个景点及每一个细节,让现代人都能领略“万园之园”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CityMaker技术的数字圆明园建立了四维场景。除了空间三维维度,数字圆明园项目还增加了时间维度,利用时间轴,展现数百年历史长卷中不断变化的圆明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