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景行:数字城市产业先行者
【导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等,伟景行董事长迟伟擅长提前做预判,用差异化的竞争思维,在数字城市产业中搏击进取。
2010年10月5日,在由德国测绘地理信息和土地管理协会主办的知名InterGEO大会上,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可视化平台Citymaker软件,展示了北京、澳门等数个场景的高精度全三维城市模型及相关GIS地理空间信息功能,其优异的技术性能,赢得了Bentley、Autodesk等国际地理信息业巨头的高度赞赏,也吸引了不少代理商前来探讨寻求合作。
亮剑者是入驻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的伟景行科技集团。
而公司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是迟伟,伟景行董事长兼总经理,90年代的清华人。他创建的公司曾荣获“中国地理空间产业十大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伟景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迟伟
数字城市产业杀出的黑马
如果看新闻,你也许会被见诸报端的伟景行公司的不同名称所迷惑。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伟景行由伟景行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伟景行数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清华规划院数字城市研究所等三个机构组成。目前,这家公司员工总数已达500人,总体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
从成立至今,伟景行已走过了12个春夏秋冬。公司愿景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做全球最大的虚拟可视化平台、3D GIS、数字媒体及展示、高性能图形计算以及大屏幕专业显示产品的公司。
在不久前的第五届文博会上,伟景行展示了其全国首创的项目——朝阳数字沙盘,用新媒体的形式抒写了朝阳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美好跨越。
而在更早几个月前的数字展示技术论坛上,伟景行推出了DICITI(数城)多人百点触摸屏系统,其中的诸多亮点,如120度环幕展示平台:环幕由多台投影仪投射,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边缘集群融合技术,只要操控触屏,就有如置身于城市上空翱翔般的视觉感受。
如果回顾创业原点,如此颇具规模的企业雏形竟是由几个人组成的清华大学的一个校内实验室。
199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组建了GIS及虚拟可视化技术课题小组。到了1998年,这个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迟伟和他的几个同学成立了北京伟景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做城市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
那个年代,虚拟可视化技术在城市化领域还没有普及。但在国外,这个产业已发展了几十年,主要应用于军事、科研、汽车飞机制造等领域。“国内知道的人很少,国外软件价格又很昂贵,买回来也没办法应用。”迟伟回忆道,“国内城市规划领域,只有深圳福田区、上海浦东新区引进了国外的这项技术,但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这导致虚拟可视化技术很难在城市规划领域普及。”
从那时起,迟伟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开发中国自己的虚拟可视化软件。
1996至1997年,迟伟和他的同学开始在计算机系统上开发实验室的应用技术。
1998年,公司成立,伟景行也成为了虚拟可视化技术领域各种新兴事物的实践场。
自此,伟景行的中关村西区、生命科学园、清华科技园、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CBD项目成果相继出现,虚拟现实城市仿真软件Greality研制成功。十年间,软件“脱胎换骨”成CityMaker技术,并进行了CityMaker 3.0到CityMaker 6.0版本的持续更新。近几年,开发数字奥运、数字澳门、数字武汉项目,并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世博会提供地理信息系统。
迟伟的每个动作都紧紧抓住了业界眼球。尤其在数字沙盘产品和数字圆明园项目中,他擅长提前做预判,用差异化的竞争思维,在数字城市产业中搏击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