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显示产业如何应对

那山那水 2025-02-19

    “前所未有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一位LED行业人士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计划如此表示!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关税定于美东时间2025年2月4日生效。此外,特朗普还提出“对等关税”政策,如果全面落地几乎相当于取消全球所有国家“最惠国等差异化优惠政策”;以及钢铝25%关税等行业性关税政策!

    多重关税大棒持续抡起,让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的美国市场陷入一定混乱之中。其中不乏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一周内上演关税“加了又撤”这样过山车情节的事件,凸显目前相关“信息和趋势”的混乱性。

    对于我国显示产业而言,特朗普关税计划影响非常明确。例如,我国提供了全球超过7成的半导体显示面板、8成LED显示屏。我国头部显示关键零部件和终端企业,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高达3-7成。而美国是全球先进显示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具有需求高、利润高的特点。特朗普关税下,如何应对“保护主义冲击”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税成本由谁承当

    对于增加的关税成本,有典型的三个说法:即由所在市场消费者承担、或由出口国供应商完全承担、或由中间商牺牲自己的利润承担。

特朗普关税:显示产业如何应对

    对于这些说法,笔者认为都不具有“准确性”。对于增加关税的承担方的讨论,必须基于供给与消费侧的实力对比来确定;亦必须区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的区别。

    从供给与需求的实力对比角度看,我国显示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例如,全球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产能都在我国境内,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在2024年日本夏普10代线关停后,已经基本包圆了全部产能。对于这样的行业,很难让供给侧做出巨大让利,承担关税成本。

    更何况,2023年开始,面板供给侧一直在通过岁修、抑制产能等方法,稳定市场价格、确保不出现严重亏损。即面板行业处于“紧成本平衡线”,自身亦无能力空间吸收更多关税成本。——事实上,全球工业产品的产地转移,一直遵循成本洼地规律。这使得供给方对额外成本的承受力很有限。如果强行增加了额外成本,必然最终要由消费者承担绝大部分。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上,供给侧对税收壁垒的反应更多的是宁愿通过缩减产能,或者供应链转移,改变供求结构,而不是单方面消耗额外成本。但是,供应结构的转变需要时间。

    即从长期看,关税必然影响供应链的全球分布结构。这也是美国所期待的: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前提是,美国制造有利可图。或者说在供应链向成本洼地流动的规律下,美国成本更低才行。这要求一个显著提高的关税壁垒,超过外部供应成本优势的关税壁垒。

    但是,显然在显示产业上,美国暂时不具有这样的“成本洼地效应”。即关税增加后,更多体现为美国产品价格增加,而非供应链向美国国内转移——这是过去8年美国挑起贸易战后的主要变化。

    对于我国显示产业而言,目前主要优势体现在规模优势、研发创新优势、产业链完善度和空间密度高等方面。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显示产品消费市场,具有市场优势。我国显示企业应当有足够自信,在全球供应结构调整的竞争中,依托创新、成本和本土市场三大优势,实现“谈判中的实力地位”。

    例如,2月18日,宏碁董事长陈俊圣在英国受访时透露,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宏碁将依照进口时间,对受关税影响的产品涨价10%——即,我国大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PC)在美售价将调涨10%。由此可见,所谓关税变化,至少在宏碁这一产品上,将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就是“基于实力”的谈判地位,决定了谁承担“额外”成本的现成例子。

    特朗普主义搅动全球经济格局

    “关税壁垒,在美国带动下,是否会成为一个更多经济体的工具选择?”这是在美国打出一通混乱的关税拳之后的另一种担忧!

    的确,一方面美国有些“心腹小弟”需要通过模仿美国模式、或者听从美国模式,实现对美国的示好,例如加拿大对美国政策的跟随性趋势。也有部分国家或者地区希望通过类似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某些产业,例如欧盟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壁垒。

特朗普关税:显示产业如何应对

    一种叫做特朗普涟漪的东西,正在全球扩散,并产生复杂影响。对此,有人士表示,仅仅是简单的对美国政策的盲目跟随,并不能解决“特朗普式”的担忧。因为,这届美国政府的核心任务,不是通过一些感官层面不痛不痒的示好能够解决的,需要的更多是“真金白银”。因此,才有了美国对钢铝的无差别、无豁免25%关税,有了美国对加拿大等核心伙伴率先抡起大棒。

    对于针对性保护国内某项产业的壁垒政策,则其前提是“拥有保护的必要”。这不仅是说,被保护者需要保护;更包括了被保护者“存在”这样一个前提。如,保护电动车产业,得先拥有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技术和人才条件、市场和资源储备,这是欧盟市场拥有的。但是,对比而言,在显示产业上,欧美普遍缺乏技术和人才条件,亦面临外部市场的成熟供应方的强大竞争。再比如,美国倾向于保护国内传统化石能源产业,这是因为其拥有的大量陆地和海洋资源潜力与储备;日本就不会有类似的保护化石能源产业的需求。

    关税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工具。——有时候他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有时候则是交易筹码,更有时候是一种恐吓,而普遍的“对等关税”则可能意味着美国数十年以来最强烈的政治经济理论和战略的改变。关税也不是万能钥匙,其起到供应结构调整的作用需要足够的市场内外条件。关税也不是时间机器,即便其能够发挥作用,也需要时间来实现供给结构的调整。

    所以,虽然特朗普关税主义会对全球有“示范”作用,但是理智决策和客观的条件决定了,大多数经济体会采用更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协调全球贸易链,而不是简单的效仿。

    全球经济动荡可能性增加,需未雨绸缪

    “简单关税政策,不是结构性和系统化的工具,而是破坏性的工具!”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必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更多的应是美国内部市场的挑战增加。

    首先,无论关税成本由谁承担,都会是一种“分配结构的调整”,因为美国海关收入增加了。短期市场中的博弈,受损市场主体一定会采用被动的“出清”行为应对。如果是消费端承担了关税主体,就表现为消费低迷;如果是供给侧承担了关税增加额,如果其不具有足够利润或者创新空间消纳,就会表现为亏损和长期的去产能化。

特朗普关税:显示产业如何应对

    一旦产能端萎缩,市场就会转化成卖方市场,关税必然二次转移给消费者:即便这些产能如特朗普希望的那样在美国重建,也是基于美国国内高工业成本的产能,对美国消费者而言依然是消费成本增加,进而是消费能力、消费量下降。

    其次,美国市场不是唯一的市场。美国市场的长期强大建立在美元全球化和贸易逆差之上。通过关税削减逆差的初衷,与美国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构成无解的矛盾。如果全面对等关税策略落地,美国市场的衰退概率就会大幅增加,需要各行业企业慎重考虑。

    通过开发更多方面的市场,抓住全球广大南方国家这一土地空间和人口空间的真正大多数,才是我国显示产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做大做强的关键。欧美10亿人口之外的70亿,才是真正的多数市场,理应在更为理性和均衡的未来全球经济,普遍受益的全球化体系下成为真正的市场规则制定者。

    第三,目前全球产业分布结构是竞争的结果、是各国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的结果——这是主观方面;但是其更是“市场规律”的结果——这是客观方面。主观意志和行动,无法改变客观规律。市场规律始终会青睐创新高地、成本洼地、巨土众民市场的经济体。这方面,我国显示产业,乃至于如芯片等遭遇卡脖子瓶颈的产业,都应当拥有长期的“自信”。

    尊重市场规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客观认知美国市场全球价值的下降趋势,这是应对这一轮“美式王八拳”需要的基本认知。

    以我为主,才是致胜之道

    过去40年,我国显示产业见证了从CRT显像管、LED屏等核心部件绝大多数严重依赖进口,到成为全球市场绝大多数显示器件供应商的地位跃升。

    这一变化背后是什么呢?绝不是一项政策,或者一个机遇就能成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市场升级过程,也是一个相关产业链上上下下数以万计的企业创业成功与失败共同凝结的结果。这其中,把握客观机遇、顺应市场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都不可或缺。

    今天看,我国显示产业的基础从未如此强大、客观条件只会更好。这样的条件下,不应该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争取更大的成就和成功吗?越过特朗普的关税障碍,看到全球市场的宏大、看到未来数字化时代的众多机遇,看到创新的原力、看到市场无形之手对努力者的青睐……我们定能“踏浪而行”!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中国电视市场品牌1月出货442万台中国电视市场品牌1月出货442万台作者:pjtime资讯组  25-02-19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信号处理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